山未高兮水不深,此情此意薄千金。
今朝酒伴双垂泪,明夜灯前独拥衾。
玉箸异时空见迹,麈犀千里亦通心。
桃源路绝无人到,应许刘郎再访寻。
【注释】
倚声制曲三首山未高兮水不深,此情此意薄千金。
今朝酒伴双垂泪,明夜灯前独拥衾。
玉箸异时空见迹,麈犀千里亦通心。
桃源路绝无人到,应许刘郎再访寻。
【赏析】
《倚声制曲三首》,是唐代诗人张谓所作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全诗以“双眼泪”和“独拥衾”为线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际的悲苦心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一、二句写别时的情景。“山”,指友人所居之山;“水”,指友人所在之地。“未高”者,指山峰尚低。“不深”者,指水岸还浅。“薄千金”者,言虽无千金之财相赠,然友情之深厚,却胜过千金。“薄”即轻视、轻贱之意。此句意谓:山虽不高,水虽不深,但彼此的友谊却比千金更加珍贵。这两句写景状物,既写出了朋友之间情谊深厚,又写出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明诗人自己对这份友情的重视。
三、四句是写别后情景。“今朝”、“明夜”都是表示时间的概念,分别指的是今晨和明天夜晚,而“双垂泪”则是说两个朋友都哭了,“独拥衾”则是说一个人独自抱着被子睡觉。“独拥衾”中的“衾”指被褥,“独”字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这两句写别后的情景,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五、六句写别后相思之情。“玉箸”、“麈犀”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文房四宝之一,分别代表书写用的笔和磨墨用的砚台。“玉箸”指写字时所用的毛笔,“异时空见迹”是指这种文房四宝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现在看到它们的痕迹,就好像是在遥远的时空中看到了老朋友一样。“麈犀”则指磨墨用的石砚,“通心”是指通过这种文房四宝可以表达出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情,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七、八句写桃源之路的杳无人烟,以此表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桃源”是一个传说中的地名,据说是一个人间仙境的地方,这里没有其他人居住,只有一位名叫刘子仙的人在那里居住。这里的“无人到”是说他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这位好朋友了。这两句写桃源之路的杳无人烟,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忧虑。
整首诗以“双眼泪”和“独拥衾”为主线,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