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祠孤绝压城头,下瞰清濠一曲流。
尽日风埃昏几席,有时箫鼓祭春秋。
西瞻太昊祠千树,北望封君土一丘。
旅客登临一长望,春心容易起骚愁。
注释:
灵祠(jiù zhēn):指城隍庙。城隍,古代传说中管理城池的神仙,所以人们称城隍庙为灵祠。孤绝:孤独高耸。压城头:耸立在城墙之上。清濠(háo):清澈的水沟,这里指护城河。流:流淌。几席:座位。风埃:尘土。昏几席:尘土飞扬覆盖座位上。箫鼓:乐器,此处泛指祭祀时吹打的音乐。春秋:指季节。太昊:即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以教民稼穑著称。千树:形容树木之多。封君土:指坟墓、墓地。一丘:指坟墓所在地的小土山,丘,小土堆。春心:指春天的景色和情怀。容易起骚愁:容易引发诗人对春天景色和故国的怀念,产生忧愁之情。
赏析:
《登城隍庙》,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诗人登上城隍庙,远眺故园,触景生情,思念故国,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与怀乡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情感丰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联“灵祠孤绝压城头,下瞰清濠一曲流”,描绘了城隍庙孤傲地矗立在城头上,俯瞰着护城河中的一条清水。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展现了自己对于故园深深的思念之情。
颔联“尽日风埃昏几席,有时箫鼓祭春秋”,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城隍庙中的所见所感。诗人说,尽管一天之中,尘土飞扬,但只要有机会祭拜,就一定会举行仪式。这里的“祭”字,既是对城隍庙祭祀活动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状态。
颈联“西瞻太昊祠千树,北望封君土一丘”,则是从空间角度进行描绘。诗人站在城隍庙的高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西边的太昊祠,那里树木茂盛;向北望去,则可以见到封君的墓地,那里一片宁静。这两联通过对太昊祠和墓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之情。
尾联“旅客登临一长望,春心容易起骚愁”,则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总结。诗人说自己作为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常常登上城隍庙,向远方眺望,看到家乡的风景就会心生忧愁。这里的“骚愁”,既是指屈原的《离骚》,也是指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土的深深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