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已老付悠悠,未免饥寒目下忧。
全仗黄庭能却老,那堪白发更悲秋。
所欣耳界常清净,渐放心君得自由。
垒块苦消消未尽,每逢风月亦闲愁。
诗句原文:
浮生已老付悠悠,
未免饥寒目下忧。
全仗黄庭能却老,
那堪白发更悲秋。
所欣耳界常清净,
渐放心君得自由。
垒块苦消消未尽,
每逢风月亦闲愁。
译文注释:
译文:
“浮生已老付悠悠”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未免饥寒目下忧”表达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感到忧虑。
“全仗黄庭能却老”意味着依靠道家思想或修行来对抗衰老。
“那堪白发更悲秋”反映了对年龄增长和白发的无奈感受。
“所欣耳界常清净”表达了心灵的宁静与纯净。
“渐放心君得自由”表示对友人未来的希望和祝愿。
“垒块苦消消未尽”可能指的是精神上的负担或压力未能完全解除。
“每逢风月亦闲愁”暗示即使在美好时刻也有忧愁存在。
注释:
此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自由的珍视。
“浮生已老”可能指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黄庭”可能是道家修炼的术语,象征着内在修为。
“耳界”可能指心灵或精神世界。
“渐放心君得自由”中的“心”指心灵或精神,而“君”可能指友人或知己。
“垒块”指精神上的负担或压力。
“风月”指自然美景和时间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独特感悟。通过使用如“老”、“忧”、“却老”、“悲秋”、“清净”、“自由”、“闲愁”等字眼,诗人传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沉思和对人生态度的探讨。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现实困扰,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由价值的高度重视。整体而言,此诗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