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岁晚直穷寂,落叶寒蔬风雨馀。
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
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
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
东堂即事
东堂岁晚直穷寂,落叶寒蔬风雨馀。
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
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
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
译文:
东堂岁末时节,我独自在这里生活,感受着深深的孤独和寂寞。落叶、寒冷的蔬菜,在风中飘荡,经历了一场风雨的洗礼。
山下有几户人家,他们共同生活,过着简朴的生活,虽然简陋但充满了人情味。
荒山上的草野,长满了荒芜的草木,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夜晚的霜冻使得菊花的花朵都低下了头,而晴朗的阳光则给梅花带来一丝生机,仿佛它们要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谁能像樊山那样,对生活有着独到的理解,能够把握住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他站在高处,望着远方的山峦,那一片紫色的翠绿映衬在他的眼中,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和快乐。
赏析:
这首诗以“东堂即事”为题,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首联写景,通过描写东堂周围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种寂静、孤寂的氛围。接着,诗笔转向人物,描绘了一位在东堂生活的诗人的形象。他的生活环境简朴,与周围的人共同劳作,虽然生活简朴但充满了人情味。第三联进一步描绘了东堂周围的环境,荒山、杂草、霜雪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荒凉的画面。第四联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夜晚的霜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而在晴朗的阳光下则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一种自我期许和追求,他希望能够像樊山那样对生活有着独到的理解,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丰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