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处岁寒物,生为千岁身。
柯条虽自异,臭味本相亲。
商季诸公子,茅家贤弟昆。
分驱众彭恶,各共一清真。
竽籁风中合,鳞鳍雨后伸。
高枝如借便,轻举岂无人。
【注释】:
①三色桧:柏树有红、黄、青三种颜色,故名。
②聚处:聚在一起。岁寒物:指柏树。
③生为千岁身:比喻人的寿命长,可以活到千年。
④柯条虽自异:虽然树的枝条形态各异。
⑤臭味本相亲:气味相同,本质相投,互相接近。
⑥商季诸公子: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文公的儿子公子成、宋元公的儿子公子御寇等。
⑦茅家贤弟昆:指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子路(字子路)。
⑧分驱众彭恶:众人一起讨伐残暴的人。
⑨各共一清真:共同追求清真道。
⑩竽籁风中合:笙箫乐器随风而鸣。
⑪鳞鳍雨后伸:像鱼翅和鱼鳍那样在雨后伸展开来。
⑫高枝如借便:就像高高的树枝借机乘凉一样。
⑬轻举岂无人:轻轻举起难道没有人能得其益处吗?
【赏析】:
《天庆观三色桧》是南宋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该诗以三色桧为对象,通过对它的形象描绘,赞美了它那不屈的气节。全诗用典巧妙,寓意深远。
“聚处岁寒物,生为千岁身。”“聚处”二字点出了桧木生长的环境,也表明了它的坚韧。“岁寒”、“千岁”,则表明了其生命力之强;“物”“身”二字又突出了桧木之坚贞。首联既点出桧木之特性,又暗示了桧木之所以被赞颂的原因。
颔联“柯条虽自异,臭味本相亲。”,作者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桧木的特性:尽管它的枝叶形态各异,但它与其它树木的香气是相似的。这两句既赞美了桧木的外形特征,同时也表达了桧木与其他树木之间的内在联系。
颈联“商季诸公子,茅家贤弟昆。”,此联运用典故,将桧木比作商周时宋国的公子们,而将它的子孙比作孔子的弟子子路(即子路,字子路)。这两句话既赞扬了桧木的品质,又表达了对它的敬仰之情。
尾联“竽籁风中合,鳞鳍雨后伸。”,这两句描写了桧木在风中和雨后的两种不同状态。前一句“竽籁风中合”,形象地描绘了桧木在风中摇曳的景象,仿佛是在奏乐一般。后一句“鳞鳍雨后伸”,则形容了桧木在雨后舒展开来的样子,好像鱼鳞和鳍片在雨中得到了滋润,更加鲜亮起来。这两句既表现了桧木的生长状态,又表达了人们对它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桧木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形象特征,同时也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