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废百嗜,好文心未忘。
南窗纳虚明,罗列陈缣缃。
茫昧考巢燧,典章断虞唐。
清妍进屈景,隽永旌苏张。
少狂不自料,遇事形文章。
误逢作者叹,因复力披攘。
蹉跎生白发,始紬石室藏。
粗见汉家事,濡毫时否臧。
文词比工祝,不殊公卿行。
何用疲心精,舍本弃耕桑。
读赋意凌云,律令尊张汤。
荣华系遇合,才技无短长。
颇师老氏术,抱璞和其光。
无营以卒岁,刻意翰墨场。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一病废百嗜,好文心未忘。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病不能享受其他爱好,但仍然对文学抱有深厚的兴趣和情感。”一病”表示生病,”废”意为被放弃或停止做某事。”百嗜”指多种嗜好,而”心未忘”则表明尽管身体受限,他对文学的热爱并未减退。
  1. 南窗纳虚明,罗列陈缣缃。
  • 这里描述了一个充满阳光的宁静书房场景,南窗透进来的光线让室内显得明亮而清新。”罗列”意味着有序地摆放,而”陈缣缃”中的“缣”是一种古代丝织品,”缃”则是浅黄色,常用来指代书籍,这里形容书房内陈列着各种古籍。
  1. 茫昧考巢燧,典章断虞唐。
  • “茫昧”可能指的是模糊不清或不明确的状态,”考巢燧”可能是指研究古代的火种保存技术(如燧人氏发明的钻木取火),而”典章”指的是法律制度和礼法规范。”断虞唐”则暗示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1. 清妍进屈景,隽永旌苏张。
  • “清妍”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清秀美好,此处可能是形容书籍的内容或风格。”屈景”可能指的是弯曲的形状,也可能比喻某种曲折或深奥的知识。”隽永”意为深远且意味深长,”旌苏张”则可能是指表彰或赞颂某个人物或作品。这两句表达了诗歌内容的优美和深邃。
  1. 少狂不自料,遇事形文章。
  • “少狂”可能指年轻时的轻狂或不羁,”自料”是自我估量的意思。这里的”文章”可能是指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诗人可能因为年轻时候的率性而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写作潜力,直到遇到事情需要用文字来表达时,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才华。
  1. 误逢作者叹,因复力披攘。
  • “误逢”表示偶然或不经意的相遇,”作者叹”可能是指读者对作者的作品产生共鸣或感叹。”力披攘”意味着不遗余力地进行研究和分析,这里的”攘”可能是指整理、研究的意思。诗人在这里可能经历了从偶然的发现到深入探索的过程。
  1. 蹉跎生白发,始紬石室藏。
  • “蹉跎”意指时间的流逝或岁月的蹉跎,”生白发”描述的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头发逐渐变白。”始紬石室藏”中的”紬”可能是指翻阅,”石室藏”可能是指图书馆、藏书阁等地方。诗人可能在晚年才开始系统地阅读和研究书籍。
  1. 粗见汉家事,濡毫时否臧。
  • “粗见”意为大致上有所了解,”汉家事”可能是指汉代的历史或文化。”濡毫”可能是指用毛笔书写,”否臧”可能是指得失或好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老年时期对历史的大致了解,以及对个人写作成就的自我评价。
  1. 文词比工祝,不殊公卿行。
  • “工祝”可能指的是擅长祝祷的人,也可能是指在文学上有造诣的人。”不殊公卿行”中的”不殊”可能表示没有差异,”公卿行”可能是指官员或士大夫的行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官员或士大夫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1. 何用疲心精,舍本弃耕桑。
  • “何用”表示为什么要,”疲心精”可能是指耗费精力或心思,”舍本弃耕桑”中的”舍本”可能是指放弃根本的原则或目标,”弃耕桑”可能是指放弃农业生产。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度追求文学创作而忽视实际生活或责任的态度。
  1. 读赋意凌云,律令尊张汤。
  • “读赋”可能是指阅读《离骚》等文学作品,”凌云”意指超越云霄,形容志向远大。”律令尊张汤”中的”律令”可能是指法律或规章制度,”张汤”可能是指西汉时期的酷吏张汤,他的执法严厉著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中追求高远境界的决心。
  1. 荣华系遇合,才技无短长。
  • “荣华”可能指的是名利、富贵,”系遇合”意指依赖于机遇和缘分。”才技无短长”中的”无短长”可能是指才能或技艺没有优劣之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个人的名利地位并不取决于天赋或才能的长短,而是取决于机遇和缘分。
  1. 颇师老氏术,抱璞和其光。
  • “老氏”可能指的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术”可能是指方法、技巧。”和其光”中的”和其光”可能是指使内在的光芒得以显现,也可能是指调和外界的关系。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学习老庄思想,寻求内心平和与和谐生活的态度。
  1. 无营以卒岁,刻意翰墨场。
  • “无营”可能是指不为名利所动,”以卒岁”意指度过一年的时间。”刻意翰墨场”中的”刻意翰墨场”可能是指致力于书法或其他书写艺术的创作场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追求纯粹和专注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坚韧与执着,以及他在文学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