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舍不可久,束装投新居。
新居亦苟完,佳木颇扶疏。
洒扫寻丈地,琴书遣朝晡。
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落点若强箭,穿我老屋涂。
中夜起明烛,移床护吾雏。
传闻北城隅,老弱堤上庐。
官吏操畚锸,纷纷役千夫。
蚁漏或一决,城闉变江湖。
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
【注释】
寓陈杂诗十首:作者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时所作的杂诗十首。传舍:旅馆。束装:整理行装。新居:新租的住宅。苟完:简陋地修饰。佳木:良树。扶疏:枝叶茂密的样子。洒扫:打扫庭院。琴书:指文房四宝中的琴和书。遣:打发,消磨时间。朝晡(bū):早晚,即早晚时分。风云:云气变幻,风雨无常。夜变:夜晚变化。落点:雨滴。强箭:强劲有力的箭矢。穿:穿过。吾屋涂:我的墙壁上。中夜:半夜。明烛:点燃的蜡烛。移床:移动床铺。保护:护佑,照顾。传闻:听说。北城隅:城北的角落。老弱堤上庐:老年人和弱者住在城郊的堤边小屋。官吏:地方官吏。操畚锸(chuò cā):扛锹挖掘,这里指修筑城墙。纷纷:忙碌的样子。蚁漏:像蚂蚁一样密集的小洞。一决:一次决口。城闉(yīn):城墙。江湖:河湖,泛指水乡。吾衰也久矣:我衰老已久了。岂复:哪还再能。惮(dàn)为鱼:害怕变成鱼。
【赏析】
这首诗是陈子昂晚年的作品。诗人借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反映了他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思想上的矛盾。
此诗共分两段。第一段以“寄陈杂诗十首”为题,自叙平生志业,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之心。第二段写自己年老体衰,但决不向命运低头,仍愿为国效力,表现了诗人不畏强暴、坚持斗争、宁折不弯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格。
开头两句说:“传舍不可久,束装投新居。”这两句的意思是,客店不能住得太长,只好收拾行囊,搬进新居。“传舍”是指旅店,“传”是转递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做官的日子不长。“束装”,就是整理行李,准备动身的意思。“新居”,就是刚租到的新房子。这两句写出了自己从官场上出来后,不得不离开繁华的都市,迁居到偏僻的地方去生活的情况。“新居亦苟完,佳木颇扶疏。”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新居简陋,但是树木葱茏,十分茂盛。“苟”,是勉强的意思;“完”,是完备的意思;“佳木”,是好木,即良树;“扶疏”,是枝叶茂盛的样子。这句是说自己在新居虽然简陋,但却有良树相伴,感到十分惬意。第三句:“洒扫寻丈地,琴书遣朝晡。”“洒扫”是打扫清理的意思,“寻丈地”,就是打扫清理好几十丈见方的地面。“琴书”是文房四宝中的两样东西,“遣朝晡”,就是拿来消磨时间。这句是说自己在打扫清理好了新居后,拿出琴来弹奏,拿出书本来阅读,用来打发早晨和下午的时间。第四句:“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风云”比喻天气的变化多端,“中夜”,就是半夜的时候,也就是晚上;“决渠”,就是水流冲出渠道,冲毁堤坝。这句意思是说,在半夜里突然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狂风暴雨突然而来,像决堤的大水一样冲毁了堤岸的渠道。这是描写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表明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担忧。第五句:“落点若强射,穿我老屋涂。”“落点”,指雨水落下的声音;“强射”,是强光直射的意思;“老屋涂”,是墙壁的意思。这句是说,大雨倾盆而下,像强光直射一般,打在我的墙壁上,就像箭一样直穿过来。这是写自己被雨水淋湿的痛苦感受。第六句:“中夜起明烛,移床护吾雏。”“中夜”,就是半夜;“明烛”,就是点燃的蜡烛;“护”,是照护的意思;“吾雏”,就是我的孩子;“吾屋涂”,是我家的墙壁。这句是说自己半夜起来点起了明亮的蜡烛,移走了床边的席子,用它来保护我的孩子,以免他被雨淋湿。这一句是说自己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护。
下面几句是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反应。第七句:“传闻北城隅,老弱堤上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听到消息说,在城北的角落,老年人和弱者住的堤上小屋都被官府征用了。“传闻”是听说的意思;“北城隅”,就是城北面的角落;“老弱”,指年老的和体弱的人;“堤上庐”,是堤防上的住所,也就是小屋里。第八句:“官吏操畚锸,纷纷役千夫。”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看到那些官吏们扛着锄头铁锹,忙碌地筑城挖沟,而且还有很多人被征发去做劳役。“操畚锸”,就是扛锹挖土;“千夫”是一千人的合称。这句是说,看到这些官吏和百姓都忙着筑城挖沟,而且还有很多人被征用去做劳役。第九句:“蚁漏或一决,城闉变江湖。”“蚁漏”,就是蚂蚁洞口的细缝,这里比喻小洞;“城闉”,就是城墙;“江湖”,是河湖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蚂蚁洞口如果有一个洞被挖通了,那么整个城市就会变成江湖泽谷。这是说如果官府修城挖渠,就会使河湖变成江湖泽谷而不再成为陆地。第十句:“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已经老了,哪里还怕变成鱼呢!“衰”,就是衰老;“久矣”,就是说很久了;“惮”是畏惧的意思;“为鱼”,就是把人变成鱼。这一句是说,自己已经衰老很久了,哪里还怕变成鱼呢?
全诗前半部分通过写自己从政的经历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变化情况,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心,并流露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矛盾;后半部分则写了自己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和想法,表现了自己对现实局势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担心和忧虑。全诗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朴实无华,但感情深沉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