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雨如棼丝,咫尺不相辨。
俄然晨光漏,绀碧出天面。
天工易明晦,顷刻俄屡变。
今朝事大定,云物卷组练。
客有北来说,蝝生被数县。
谷穗无一粒,遗秆如立箭。
卑田成大泽,投种哀莫见。
官人懵不知,犹喜输租办。
兴怀及鳏寡,犹愧吾饱饭。
【注释】
朝雨:早晨的雨。
如棼丝:形容细而乱。棼,乱丝。
咫尺:比喻距离极近。
俄然:顷刻之间。晨光漏:晨曦初露时的阳光透过云隙照入。
天工:自然造化的力量。明晦:明亮、昏暗。
顷刻:一会儿,片刻。屡变:屡次变化。
大定:指天气彻底晴朗。
蝝生:蝗虫。遗秆:残存的禾杆。立箭:直立的箭一样。
卑田:低下的田地。投种:播种。哀莫见:悲伤的事情没有发生。
官人懵不知:官府官员们全然不知道。
犹喜:还庆幸、欢喜。输租办:交纳赋税。
兴怀:有所感触。鳏寡:老而无妻或老而无夫的人。
愧:惭愧。
【赏析】
这首组诗写于天宝十四年(755),是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所作,反映了当时农民因连年战乱所受的灾难。诗中描绘了战前的农村景象,反映了战乱对农村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的同情之心,也表达了他渴望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朝雨如棼丝,咫尺不相辨”,描写早晨的雨水使田间道路变得十分湿滑,人们行走时几乎分辨不清彼此。这既是实写,又含有象征意义,以喻国家政局不稳,国运不昌,人民生活艰难动荡不安。
颔联写清晨的阳光透过云隙照到田野上,使万物显得格外明亮。然而,这种光明转瞬即逝,转眼间天空中的乌云又密布起来,天色很快又阴暗下来。这两句既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又暗含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颈联“天工易明晦,顷刻俄屡变”,进一步强调了天气变化无常。这既是对自然界的客观描述,也是暗示了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和变幻莫测。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尾联写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庄稼被蝗虫吃光,只剩下残存的禾秆,而官府却不知道这一切,仍要征收赋税。这既是对现实的揭示,也是对统治者的讽刺和批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同情之情。
全诗通过描绘战乱前农村的景象,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之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渴望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