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入楚乡,与子别经岁。
有客过我门,携君尺书至。
昔我出京师,仓皇省家事。
遂令千里别,不一执君袂。
又闻子亦行,杖履若飘驶。
虽成相思诗,欲写不可寄。
飘飘山水梦,时与飞锡值。
乃能以书来,知子犹我记。
浮云随高风,聚散未可计。
迟君冰雪诗,濯我尘埃思。
【注释】
春风:这里指春天的风。入楚乡:进入楚国的故乡。别经岁:离别已经一年了。有客过我门:有客人来我家。尺书至:一尺长的书信送到我家。昔我出京师:从前我离开京城。仓皇:匆忙的样子,这里指心急如焚。省家事:处理家务事。遂令千(qiàn)里别:于是让我千里之遥分别。不一执君袂:不亲自拉着你的手。杖履:拄着拐棍。若飘驶:好像飞驰一样。成相思诗:写下相思的诗词。时与飞锡值:时常和飞翔的仙鹤相伴。乃能以书来:才能收到你的书信。知子犹我记:知道你还记得我。浮云随高风,聚散未可计:浮云随着高风飘荡,聚散不定,难以预料。迟君冰雪诗:请你多寄些像冰雪一样清高的诗篇给我吧。濯(zhuō):洗涤,冲刷。尘埃思:被尘土污染的思绪。
【赏析】
《寄参寥》是宋代词人苏轼写给他的友人黄庭坚(字鲁直)的一封信。此词是苏轼在接到黄庭坚寄来的书信后,写给他朋友的一首赠答之作。信中抒发了作者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和珍惜。整首词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格。
上片开头“春风入楚乡”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春风代表着温暖、希望和生机,它吹拂着大地,带来了新生和活力。而“与子别经岁”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与黄庭坚分离已久,心中充满思念之情。
下片开头“又有客过我门”一句,描绘了客人来访的情景。客人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惊喜和喜悦,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信息和朋友的消息。然而,由于距离遥远和身份悬殊等原因,诗人无法亲自去拜访朋友,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接着“遂令千里别”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黄庭坚分别的场景。诗人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离别之苦,因为距离遥远而无法见面。这种无奈和痛苦让诗人更加怀念与黄庭坚相处的时光。
“又闻子亦行”一句,描述了黄庭坚即将离开的消息,这让诗人感到更加担忧和不安。他们之间的友情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雨考验,如今又将面临一次分离的挑战。这不禁让人感慨万分。
“杖履若飘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黄庭坚离去时的神态和动作。他仿佛是一位飘逸的仙人,行走在云端之上,自由自在而又不失优雅风度。这样的形象让人感受到黄庭坚的才情和气质。
“虽成相思诗”一句,表明了虽然黄庭坚已经离开,但诗人依然会为他留下相思之诗。这是一种深情厚意的表现,也是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珍守。
“时与飞锡值”一句,运用了佛教典故中的飞锡意象来描绘两人相聚的情景。飞锡是一种佛教修行者常用的工具,象征着他们之间紧密的联系和默契。而“与飞锡值”则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陪伴的情感。
最后两句“乃能以书来,知子犹我记”和“浮云随高风,聚散未可计”,则是对友情的赞美和期盼。尽管世事无常,但只要他们彼此牵挂对方,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和挑战。同时,他们也期待着未来能够再次相聚,共度美好时光。
这首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分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格。它不仅是一首赠答之作,更是一份珍贵的友情见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