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朝雨霁,欣欣禽哺雏。
鲜鲜中庭草,佳色日已敷。
童子恶其蕃,谒我尽扫除。
我为再三撷,爱之不能锄。
人生群动中,一气本不殊。
奈何欲自私,害彼安其躯。
况我麋鹿性,得此亦可娱。
延蔓藩篱间,常若田野居。
亭亭濯露晓,偃偃披风馀。
所嗜乃若此,我生合樵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描述了庭草的景象和作者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

我们来看第一句:“庭草”。这是整首诗的开头,也是全诗的主题。庭草,即庭前的草,通常指庭院中的草地。这里的草,被雨水滋润,显得生机勃勃。“冉冉朝雨霁”,意思是早晨的细雨在慢慢停止,天空开始放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

我们看到第二句:“欣欣禽哺雏”。这里用到了“欣欣”这个词,形容鸟鸣声欢快、悦耳。同时,“禽哺雏”也表达了动物们的繁衍生息。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

第三句:“鲜鲜中庭草,佳色日已敷。”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庭草的美丽景象。“鲜鲜”形容草地的颜色鲜艳,“佳色日已敷”则暗示着太阳已经照射到草地上。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好。

第四句:“童子恶其蕃,谒我尽扫除。”这里提到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讨厌庭院中草太多,于是去告诉作者,希望作者能帮他清理干净。这句诗展现了儿童的纯真和对美好的追求。

第五句:“我为再三撷,爱之不能锄。”这句话表明,尽管作者多次帮助小孩打扫庭院,但他并不忍心伤害这些草,因为他认为这些草是他的朋友,他喜欢它们。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喜爱。

第六句:“人生群动中,一气本不殊。”这是一首哲理诗,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他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的生命都是自然赋予的,因此应该互相尊重。

第七句:“奈何欲自私,害彼安其躯。”这句话揭示了作者的担忧。他认为人类过于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生命。这种自私的行为最终会伤害到其他生命。

最后一句:“况我麋鹿性,得此亦可娱。”这是一首自我安慰的诗。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豁达心态。他认为既然自己与麋鹿一样,拥有自然的属性,那么就应该欣赏自然,享受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庭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他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像对待庭草一样对待自然,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不要过于追求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生命的存在。这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