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爱山如好德,未尝一饭忘泉石。
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
思公得道神所相,指示岩幽驻瓶锡。
天台妙教源欲启,来此一酌曹溪滴。
两公道场守龙象,兵火暂晦终辉赫。
撞钟伐鼓食千指,皆二大士之馀力。
萦纡石磴造山顶,上有玉人方燕寂。
北轩三伏飞冰雪,一日掠尽淮山色。
东游尘土我实倦,道过化城聊暂息。
青鞋布袜旧家风,此身终效名山役。

这首诗是诗人在题大苏净居寺时所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 第一句:“平生爱山如好德,未尝一饭忘泉石。”
    这句诗意为“我生平热爱山水就如同热爱道德,从未忘记过那泉水和石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赞美。

  • 第二句:“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
    “大苏山”指的是大苏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这句诗描绘了大苏山的美景,以及山路尽头的景象。

  • 第三句:“思公得道神所相,指示岩幽驻瓶锡。”
    “思公”指的是苏轼,“得道神相”表示苏轼得到了神灵的庇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以及他得到神灵指引的神奇之处。

  • 第四句:“天台妙教源欲启,来此一酌曹溪滴。”
    “天台”指的是佛教圣地天台山,“曹溪”指的是佛教祖师慧能的出生地。这里诗人想要在这里开悟,并品尝曹溪的水。

  • 第五至第八句:描述了寺庙周围的景色和生活场景,包括撞钟伐鼓、食千指、萦纡石磴、上有玉人方燕寂、北轩三伏飞冰雪、一日掠尽淮山色等。这些诗句描绘了寺庙生活的繁忙与热闹,以及自然景色的变化。

  • 第九句:“东游尘土我实倦,道过化城聊暂息。”
    这句诗表达出诗人厌倦尘世,来到寺庙休息的心情。

  • 第十句:“青鞋布袜旧家风,此身终效名山役。”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愿意效仿苏轼的志向,以名山为自己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和寺庙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大苏净居寺周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厌倦尘世,向往名山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