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夜寒不得眠,永夜相语高树颠。
鸦鸣最早尤喧阗,啼呼相应动百千。
老鸡睡起足挛拳,侧头端如闻九天。
引吭一唱鸣宫悬,时哉不后亦不先。
朦胧初日见山川,吾庐晨起有炊烟。
【注释】
- 早作:早晨的劳作。
- 鸬鹚:水鸟,形如鸡,善潜水,鸣声如“呱”,俗称鱼鹰或老鹞子。
- 夜寒不得眠:夜间寒冷,无法入睡。
- 相语:相互交谈。
- 高树颠:高处的树木顶端。
- 鸦鸣最早尤喧阗:乌鸦叫声最早,声音尤其响亮。
- 啼呼相应动百千:鸣叫与呼唤相互应和,使百千之众都感到震动。
- 足挛拳:脚弯曲,好像在打拳。
- 侧头端:侧着头,像是在端详。
- 九天:天空极高的地方。
- 引吭一唱鸣宫悬:放开喉咙唱了一声,声音像悬挂在宫阙上空一样。
- 时哉:时机,指合适的时节。
- 不后亦不先:不落后也不领先。
- 朦胧初日见山川:朦胧中初升的太阳映照出山川景色。
- 晨起有炊烟:早晨起来可以看到炊烟。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咏物为主,托物寓意,借对自然界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诗人通过对鸬鹚、乌鸦、老鸡、晨曦等自然界的生动形象刻画,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和选择。
首联“早作鸬鹚夜寒不得眠,永夜相语高树颠。”描绘了鸬鹚在夜晚无法入睡,只能在高树上相互交谈的情景。这里的“不得眠”表达了鸬鹚因天气寒冷而无法休息的感受,“永夜相语”则描绘了它们长时间相互交谈的景象。
颔联“鸦鸣最早尤喧阗,啼呼相应动百千。”进一步描绘了乌鸦的鸣叫场景。乌鸦作为夜行性鸟类,其叫声尤为响亮,能够引起远处的回声,使得百千之众都感到震动。这一描述展现了乌鸦叫声的特点和影响范围。
颈联“老鸡睡起足挛拳,侧头端如闻九天。”则转向描述鸡的鸣叫和动作。老鸡在睡醒后,会做出打拳的动作,仿佛在用身体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同时,它侧着头,仿佛在聆听远方的声音,这种形象化的描述让人感受到老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尾联“引吭一唱鸣宫悬,时哉不后亦不先。”则以老鹰的叫声为喻,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老鹰的叫声既不会落后也不会领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谐生活的态度。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们各自独特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诗人借助这些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