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从西域移佳蔬,遍植中原葵苋俱。
清霜严雪冻不死,寒气愈盛方芳敷。
贯金锐箭脱秋竹,剪罗巧带飘华裾。
中含金气抱劲利,穿涤炎热清烦纡。
老人食贫贪易得,大釜日煮和甘腴。
饭炊香白煮饼滑,一饱尽钵无赢馀。
空厨萧条烟火冷,可但食客歌无鱼。
男儿五鼎食固美,当念就镬还愁吁。
【注释】
波棱:即“波罗”的异译。
自:从。
蔬:蔬菜。
甚能解面毒:非常擅长解毒。
予:我,诗人自称。
考:研究。
本草:古代的药学著作,这里指《神农本草经》。
为作此篇:于是写了这首诗。
谁:哪,谁从西域移佳蔬。
移:移植。
来盖:来自盖州(今山东益都)。
盖:同“葛”,这里泛指西域。
西域菜:指西域特产的蔬菜。
蔬:菜。
甚能解面毒:味道非常好。
予颇嗜之:我很喜欢。
因:因此。
考:考查、研究。
本草:指《神农本草经》。
为作此篇: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
谁:哪里。
谁从西域移佳蔬:哪里是从西域移植了好菜。
遍植中原:广泛种植于中原。
葵苋俱:葵菜和苋菜。
清霜严雪:严霜和大雪。
冻不死:不怕冻死。
寒气愈盛方芳敷:严寒越加,才使草木茂盛。
贯金锐箭脱秋竹,剪罗巧带飘华裾:像贯金石的利箭那样锋利,像秋天的竹子般坚韧,如用剪刀裁剪过的罗裙,飘逸华美。
中含金气抱劲利:里面包含着金子的气息,具有强劲而锋利的特点。
穿涤炎热清烦纡:穿透暑热,消除烦闷,舒散忧愁。
老人食贫贪易得,大釜日煮和甘腴:年老的人贫穷贪心地容易得到,每天用大铁锅烧煮食物,味道鲜美甘甜。
饭炊香白煮饼滑,一饱尽钵无赢馀:饭菜香甜可口,蒸饼滑润爽口,吃饱后连碗里也剩不下了。
空厨萧条烟火冷:空空荡荡的厨房,炊烟冷寂。
可但食客歌无鱼:只是有客人在唱歌而已,没有鱼。
男儿五鼎食固美,当念就镬还愁吁:男子吃上五鼎美食固然很好,应当想到在锅里受苦的日子还很多,要发愁叹息。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947年冬,诗人任棣州节度推官时所作。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
首句“谁从西域移佳蔬”,是说谁从西域移植了好菜。西域菜,是指西域特产的蔬菜,也就是今天说的胡瓜,又称黄瓜、王瓜等。诗人把这种蔬菜比作西域佳人一样美好,这就将西域菜与西域美人联系起来了,形象鲜明,富有情趣。次句“遍植中原葵苋俱”,是说把西域的蔬菜普遍种植在中原地区,葵菜和苋菜都是当时人们喜爱的蔬菜,这里指葵菜和苋菜。三、四两句描写西域菜生长的环境,“清霜严雪冻不死”,严寒越加,才使草木茂盛;“寒气愈盛方芳敷”,寒冷越加,才使人精神愉快,身心舒畅。这是对西域菜生长环境的生动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形象概括。
五、六句“贯金锐箭脱秋竹,剪罗巧带飘华裾”,是写西域菜的外形特征。西域菜长势旺盛,茎杆坚挺,叶茂果丰。它像贯金石的利箭一样锋利,像秋天的竹子般坚韧,如用剪刀裁剪过的罗裙,飘逸华美。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西域菜的特点。七、八句“中含金气抱劲利,穿涤炎热清烦纡”,是说西域菜内含金子的气息,具有强劲而锋利的特点,穿透酷热,消除烦闷,舒展忧愁。这是对西域菜内在品质的赞美和颂扬。九、十句“老人食贫贪易得,大釜日煮和甘腴”,是说年老的人贫穷贪心地容易得到西域菜,每天用大铁锅烧煮美味的菜肴,味道鲜美甘甜。这既是对西域菜味道的赞扬,又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十一、十二句“饭炊香白煮饼滑,一饱尽钵无赢馀”,是说饭菜香甜可口,蒸饼滑润爽口,吃饱后连碗里也剩不下了。这是对西域菜肴风味的描写和赞美。最后两句“空厨萧条烟火冷,可但食客歌无鱼”,是说空空荡荡的厨房,炊烟冷寂。只有客人在唱歌而已,没有鱼。这是对诗人生活状况的描写。通过对比描写,诗人对西域菜的赞美之情跃然纸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也表达得十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