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侯抵关中,颇畏诸侯客。
搜车计已迟,终困范公策。
庸夫吝富贵,百计私自惜。
势移祸败至,智巧竟何益。
至公览英俊,苴补乃无隙。
请看桑林饿,亦脱赵子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其主题是表达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洞察。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感遇二十五首:这是贾岛诗歌的主题,每首诗都表达了他对某些事物的感慨和思考。

穰侯抵关中:穰侯是指穰侯魏冉,他是秦昭王的儿子,因为受到秦王的信任而担任秦国的重要职务,最终死在秦国,所以被称为“穰侯”。他在关中(今陕西省中部)的活动引起了贾岛的关注和感慨。

颇畏诸侯客:穰侯在关中的活动引起了诸侯宾客的关注,这些人对他的态度可能既敬畏又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穰侯感到害怕。

搜车计已迟:穰侯试图收集车辆来加强自己的力量,但这个计划已经晚了,他无法阻止诸侯宾客的行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

终困范公策:范雎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曾经帮助秦国削弱其他国家的力量。穰侯的计划最终被范雎所挫败,这使他感到非常困窘。

庸夫吝富贵:庸夫是指普通人,吝啬的人。他们过于追求财富和地位,以至于忽视了自己内心的需求,这种行为令人感到惋惜。

百计私自惜:这些人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良心和道德。这种行为令人感到悲哀。

势移祸败至:当一个人失去权势时,他的困境也会随之而来。这是因为权势可以带来保护和利益,一旦失去,就会面临危险和困难。

智巧竟何益:虽然人们可能会运用智慧和策略来应对困难,但有时这些手段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是因为真正的问题往往需要人们从内心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依赖表面的智慧。

至公览英俊:至公是指公正无私的人。他能够发现并赏识那些有才能、有品德的人,让他们为国家做出贡献。

苴补乃无隙:这些人能够弥补自己的过失,从而避免与国家发生冲突。这是因为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为国家的利益考虑。

请看桑林饿:这是贾岛用比喻的方式表达的观点。就像人们在桑林树下饿得发慌一样,有些人也会因为贪婪而陷入困境。

亦脱赵子厄:这句话意味着有些人能够摆脱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地面对,寻找解决之道。

这首诗通过对比穰侯和范雎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贾岛对于世事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洞察。他认为,真正的英雄和智者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权位和财富。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那些为国家利益做出贡献的人,不要因为他们的错误而对他们产生偏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