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三不遇,放歌归去来。
林卧观太初,悠悠付一杯。
扶摇震云海,三山安在哉。
金丹或可学,他日出尘埃。
译文:
我在世间三番五次没有遇到知音,如今我放歌归去。
在林中卧着观看万物的初始,悠悠然把酒一饮而尽。
扶摇直上九万里云霄之上,三座仙山又在哪里呢?
金丹或许可以学得,他日必定能走出尘世的纷扰。
注释:
- 处世三不遇:一生中三次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 放歌:即“高歌”,指抒发情感。
- 归去来:回归自然,返回家中。
- 太初:宇宙形成之初,这里指自然界的本初状态。
- 悠悠付一杯:意思是说饮酒自娱,忘却世事。
- 扶摇:旋风般的急速上升。
- 三山: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尘埃:比喻世俗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对于人生境遇和精神追求的诗作。全诗通过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理想的展望,展现了其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开头两句:“处世三不遇,放歌归去来。”诗人直言自己一生多次遭遇挫折,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选择放弃俗世的纷扰,回归自然的怀抱。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面貌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林卧观太初,悠悠付一杯。”诗人选择在林中静卧,观察天地万物的本初状态,通过饮酒自娱的方式,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接下来四句:“扶摇震云海,三山安在哉?”诗人通过想象中的扶摇直上的壮景,表达了对超越世俗、达到理想境界的渴望。同时,他也在思考,在浩瀚的宇宙之中,那些传说中的仙山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问题既是对现实的质疑,也是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两句:“金丹或可学,他日出尘埃。”诗人提出了一种哲学思想,即通过修炼获得长生不老的金丹,从而摆脱尘世的纷扰。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也是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一种把握。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