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岗洛阳西,势若海浪翻。
连岭起我左,层阜当我前。
采如兽腾突,缭若蛇蜿蜒。
外高陟缥缈,却下逼重渊。
老崖忽中断,俯视毛骨寒。
百丈未见底,立土如岩峦。
登高望四垠,目断无平川。
崩腾万马群,出没相后先。
虽有貔虎军,顾步安得前。
我观绝塞处,块土万雉坚。
崤渑自古险,秦人有重关。
信哉天作固,扃键谁敢干。
时平战伐息,地辟村落闲。
堆阜何茫茫,耕桑莽相连。
平生喜壮观,吊古重悲叹。
山川只自尔,兴废何多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抓住意象分析诗歌主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及艺术手法等。此诗是诗人在登临渑池西岳庙时所作。全诗前半部分着力描写山势高峻、层叠起伏、气势磅礴的特点,后半部分则着重表现了山势险峻难攀,人迹罕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国事家忧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之情。
“冬”点明时间,“自福昌之渑池”,表明地点,“群岗洛阳西”,“势若海浪翻”,描绘山势,“连岭起我左,层阜当我前”、“外高陟缥缈”,写出山的高远,“老崖忽中断”,写山的险峻,“俯视毛骨寒”突出山高风大。“百丈未见底”,表现山的险峻,“堆阜何茫茫,耕桑莽相连”描绘山中的景致,“崩腾万马群,出没相后先”写山中景象,“虽有貔虎军,顾步安得前”,用典表达对国家形势的担忧,“我观绝塞处”写自己观察所见,“崤渑自古险”。
【答案】
译文:
冬天站在福昌县渑池西边的山岗上,群峰如海波般翻滚。连绵起伏的山峰耸立在我左边,层层的土阜挡在我的面前。山势陡峭如同猛兽奔突一般,山腰缭绕如同蛇一样曲折蜿蜒。从高处望出去外面高耸入云,却向下望去又靠近深渊。陡崖忽然中断,往下看令人毛发悚然寒冷刺骨。一百丈高也看不见它的边际,站在土山上就像一座小山峦。登上高山眺望四周无边无际的土地,眼睛望不到尽头。山势像万马奔腾一样汹涌澎湃,它们时而露出时而隐藏,前后相继。虽然有许多像貔貅、老虎一样的精锐部队守卫着国土,但瞻前顾后,前进不得。我所观赏的是那绝顶要塞之处,块石万仞坚固不摧。崤山、渑池自古以来就是险要之地,秦朝人在此处设置了重重关卡。确实如此啊!这是上天安排的天然屏障,谁敢去侵犯呢?如今天下太平,战乱平息,开辟土地开垦村落变得悠闲自得。堆积的土阜辽阔无际,耕作的人们与庄稼紧密相连。我平生喜好壮观美景,在这里吊古伤今,深感悲叹。山川只是自然如此罢了,国家的兴衰多端复杂难以预料。赏析: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力,对渑池的风光作了生动的描绘,把一个巍峨雄伟的山岳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退居东都洛阳的时候。作者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描写了山势的高峻、层叠起伏、气势磅礴等特点,表现了山势的险峻难攀。后半部分着重描写了山势险峻难攀,人迹罕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河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国事家忧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