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姬上帝子,天日与晶光。
万古巫山中,玉颜照秋江。
世界一培塿,谁知楚襄王。
宋生底虫蛆,妄以己意量。
我无世上心,乃游不死乡。
与尔等爱恶,朽枯终一藏。
【注释】
太白:李白自称。瑶姬:即西王母,传说中的仙女。上帝子:指天上的神女。天日与晶光:犹言日月交辉,光芒四射。巫山: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玉颜:形容女子美丽,像美玉一样清秀而洁白。秋江:指巫山的河流,巫水,又名巫峡水。培塿:土块。宋生:李白的朋友宋之悌,字子公,号孔平父。底虫蛆:比喻人无价值,如同虫子一般低贱。我无世上心:我没有世间名利之心。乃游不死乡:就象是到那神仙居住的地方去游玩。朽枯终一藏:意思是无论人的一生是长寿还是短命,最终都是要死去的,但死后可以安息长眠,不会受世间万物的干扰,也不会有痛苦,因此说朽枯终一藏。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诗。诗人借对《高唐赋》中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的联想,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首句以“瑶姬”自比,说自己也是天上的神女。“帝”指天帝。“太白”即指天上的银河,这里暗寓着作者对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天日与晶光”写天帝的明亮光辉。这句既写景,又暗示了作者追求光明的心志。“万古”两句写巫山神女在万古千秋间,依然如玉般洁白,她美丽的身影照映在秋江上。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将神女的美丽写得更加动人,更富有诗意。
诗人从神话传说中引出自己的感受:“世界一培塿,谁知楚襄王。”“培塿”,土块。这里用来代指世俗之人。“谁知”意为哪里知道?“楚襄王”,春秋战国时楚国君主名灵王,他迷恋巫山神女,曾三次派人向神女求爱,均遭拒绝。后来神女乘白鹿出游,楚襄王派兵追至巫山,被神女阻于巫山脚下,无法前行。最后神女化为神,与楚襄王成为神仙夫妻。“谁知”一词表明诗人对楚襄王的所作所为并不了解,也不屑一顾。“宋生底虫蛆,妄以己意量。”宋生,指宋之悌。《新唐书·文苑传》:“(宋)之悌,字季通,少工文章。年三十不得调……后与李邕、萧颖士等俱隐嵩山,自号‘竹林散人’。”这里指宋之悌自以为才华横溢。“妄以己意量”意为宋之悌把自己看得很高大,其实不过是虫蛆一般的渺小之物而已。“我无世上心”,诗人说没有世间名利之心。“乃游不死乡”,意思是就象是到那神仙居住的地方去游玩。“与尔等爱恶,朽枯终一藏”,“朽枯”指人的寿命长短,“一藏”,指死,这里指死后可以长眠。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爱憎不同,而我无所谓爱憎,生死过后终归一藏,不受人间干扰。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宴会上所作的咏叹诗。诗人借用《高唐赋》中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为线索,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