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墙阴竹数竿,秋风尽日舞青鸾。平生爱尔缘潇洒,莫作封君渭上看。

【注释】

袅袅:形容竹竿随风摆动的样子。

墙阴:指院落的北面或西面,因为北和西是背阳处。

青鸾:即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潇洒:清超脱俗的样子。

封君渭上:渭水在陕西省北部流经西安附近,故称渭水为“渭上”。这里泛指高高的城墙。

【赏析】

《杂咏竹》共五首。这是第五首,写的是竹之潇洒。此诗先写环境,后写竹,最后用“莫作封君渭上看”收束全篇,意在表明作者爱竹之情。

首句“东斋杂咏竹”,交代写诗的缘由。东斋,是王维家居的所在。杂咏,即随意咏叹。竹是王维所喜爱的题材之一,所以诗人一进家门就写起咏竹来。“袅袅”二字,描写了竹子的风姿,也写出了竹竿随风摆动的样子,十分形象生动。

次句“秋风尽日舞青鸾。”青鸾,就是凤凰。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说汉成帝时赵飞燕女扮男装,以皇后的身份入宫,因容貌美艳,又善歌舞,深得成帝的喜爱,于是被立为皇后。她生下一女,名叫合德。《汉书·外戚传上》说:“(赵)飞燕弟夫中山孝王刘况,病且死,语其所幸李夫人曰:‘我既以属陛下,今且何面目以见太后矣!’因招李氏置前,谓曰:‘为我顾视之。’已而卒,李夫人亦死,遗诏召飞燕计之。……孝王母赵太后闻之大怒,曰:‘人主不当复道于巫祝星官!’于是收捕赵氏宗族在代者皆杀之。”后来成帝死后,哀帝即位不久,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二人便诬陷太子刘欣谋害她们的性命,结果刘欣也被废黜。这里用赵家事影射唐宗室的李家事。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李泌任宰相,他的儿子李实曾上书皇帝请求将李泌贬为括苍郡司马。唐代宗看了信,觉得其中有蹊跷,问李实为什么这样想,李实答:“臣父与赵家有旧仇。”当时唐肃宗正宠信宦官程元振,因此对这件事很不满意。第二年春天,李实就被罢了官,削去了官职,并被发配到括苍郡去当司马。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命运,暗含自谦之意。“尽日”,就是整天,一整天的意思。“舞青鸾”,用青鸾翩翩飞舞的姿态来比喻竹子随风摇摆的样子。“尽日”一词则说明这种舞动不止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一个白天。“秋”字点明季节,“秋风”二字点明了时令,同时也暗示出诗人的心情。诗人此时正处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但为了不使读者感到突兀,诗人故意把这种复杂的感情掩饰住,而只让读者看到眼前这个秋天的早晨,院子里那几根竹竿随风飘荡的情景。

“平生爱尔缘潇洒”,这一句是说,自己一生最爱的是竹子,它那种潇洒的风格,使自己十分喜爱。这句诗表面上是说自己喜欢竹子,实际上却是为了表白自己的处境。“潇洒”,原指人的神态俊逸洒脱,这里用来形容竹子的风姿。王维是一个崇尚自然的诗人,他经常把自然景物作为诗歌的素材。他所写的山水、田园、树木、花卉等都充满了生机,表现出一种清新秀丽的艺术风格。“潇洒”二字正是王维艺术风格的一种概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身在朝廷之上,却始终喜爱着那些在庭院中自由自在地生长着的竹子;这些竹子之所以能受到自己的偏爱,是因为它们具有潇洒不群的特点。

“莫作封君渭上看。”这一句是说,不要把那些生长在高大城墙上的竹子当作高贵的封君来看待。王维在这里运用了一种反衬的手法。前面说竹子潇洒飘逸,这里又说要把那些生长在高大城墙上的竹子当作封君看待,意思完全相反。这种写法,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反衬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反衬表现竹子的高洁。

【译文】

东斋院中有几竿竹在秋风中摇曳,终日不停地舞动着青鸾。我一生都喜欢竹子,它那种潇洒的风格令我十分喜爱,不要把它当成皇宫中的高墙一样来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