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石行山涧,云封竹洞名。
照池传古貌,借箸数同庚。
禽斗巢几覆,蛛闲网半成。
冬深犹见菊,还忆晋渊明。

【注释】

登东山怀朱静佳:登山怀念朱静佳。东山: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相传为晋代诗人陶渊明隐居的地方。

布石行山涧:将石头铺在山涧里。布石:铺砌石块。

云封竹洞名:被云雾笼罩的竹子洞口。

照池传古貌:映照着池塘的古貌。

借箸数同庚:用筷子计算和朱静佳同年的同庚。

禽斗巢几覆:鸟雀争斗,巢几乎要被翻掉。

蛛闲网半成:蜘蛛织成的网有一半已经成了。

冬深犹见菊:冬天来临了,菊花还在盛开。

还忆晋渊明:还思念晋代的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东山时对朱静佳的怀念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性。首联点出题面“登东山”,写登上东山所见之景;颔联承上启下,写登上东山所感之事;颈联承上启下,写登上东山所思之情;末联点出题面“怀朱静佳”,写登东山所想之事。

首联,“布石”二字,表明这是一道险峻的山路。“行”字,写出了作者行走艰难,步履维艰的情态,表现出作者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登东山”三字交代了此行的目的。东山是晋代隐士陶渊明的故居,所以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

第二联写景。“云封竹洞名”一句,写出了登高望远,只见一片云雾缭绕,竹林掩映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借箸数同庚”一句,写出了作者登高望远之际,忽然想起与朱静佳同庚(三十岁)的岁月,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也反映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第三联写情。“禽斗巢几覆,蛛闲网半成”二句,通过描写鸟雀争斗、巢几乎要被翻掉以及蜘蛛织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同时,这些自然现象也寓意着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境和挫折,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道路的担忧和迷茫之情。

最后一联写意。“冬深犹见菊”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而“还忆晋渊明”一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怀念之情,更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理想追求。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抒怀之作。它既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同时,它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