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接云云接天,碧林溪树两相鲜。
地连诸徼分秋色,天近平湖识渚烟。
望尽好峰仍注目,赏馀幽树更垂鞭。
是身已作无赀省,乘兴将随下濑船。
【注释】
潭州:今湖南长沙。
青山接云(yu):形容山高峻,连着云天。
碧林溪树:指绿树成荫的溪边树林。
诸徼(jiǎo):泛指各地。
秋色:秋天景色。
渚(zhǔ)烟:水中小洲上升起的烟霭。
好峰:美丽的山峰。
省:官署。这里指官府。
下濑船:一种轻便的小舟。
【赏析】
《潭州道中》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贬谪龙标县令时所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潭州道中所见的青山、碧林、溪树以及秋色、渚烟等美丽景色。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从“望”到“赏”,再到“留”,最后“乘兴”而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描写了潭州一带的壮丽山水。青山与云端相接,碧绿的树林掩映在清澈的水面上。这里的“青山”、“白云”、“碧林”、“清泉”都是诗人眼中的美丽景色。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潭州道中的景色。这里所说的“地连诸徼分秋色”,是指潭州地区地势险峻,山峦重叠,秋季景色十分迷人。而“天近平湖识渚烟”,则是指潭州的平湖之上,烟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潭州道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颈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他看到美好的山峰仍然让人驻足欣赏,而幽静的树林也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这里的“望尽好峰”意味着诗人已经看遍了所有的美景;“赏馀幽树”则是指虽然已经欣赏了这些美景,但心中仍有余韵未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尾联则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他认为自己的官位已经足够高贵了,所以可以乘坐轻便的小舟去游玩,享受自然的美景。这既是对自己官职的认可,也是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超脱和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歌以“望”为主线,通过对潭州道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豁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