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三百日,烈风朝暮吹。
不知剖判来,曾有无风时。
况兹逾年旱,小雨时散丝。
蓬蓬从天来,一扫云气离。
虽荷扇暍劳,要无膏润滋。
功过不相庚,退坐徒叹咨。
何当快雨至,檐霤如绠縻。
万瓦跃冰丸,千虹注幽池。
坐见槁死苗,翠浪翻前陂。
雨罢树不摇,溟溟天宇垂。
此事恐无冀,忘言咏吾诗。
【注释】
风:这里指风雨。剖判,分割。烈:猛烈。况兹逾年旱,小雨时散丝:这一年里干旱严重,偶尔有小雨也像细丝一样稀疏飘散。蓬蓬,形容雨声如雷。云气离,指云气消散,天气转晴。荷(hè):同“荷”,承受。暍(yè),炎热的气候。绠縻(gěng mí),用长绳子系着的浮萍。溟溟,形容天高、地广。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诗人在安史之乱中被俘,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战乱中流寓蜀中的感怀之作。
首联写一年中风雨无多,且大多为烈风暴雨,使禾稼受损。颔联承上启下,由风雨写到连年旱灾。颈联又从对雨景的描绘转入对农事的关切。尾联则宕开一笔,写战后百姓饥馑,诗人感慨万千,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全诗语言平易浅切,风格朴实自然,不事雕琢。
此诗以风雨起兴,借咏风雨以抒忧国伤时之情,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遭受灾难的痛苦同情。诗篇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先叙风雨之苦,后叹旱灾之重,中间插入对战后百姓疾苦的描写,最后表达自己的无奈之情。语言简练自然,风格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