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陁两山间,沧波旦夕骛。
高柳横澄流,岁久根全露。
细雨川上来,澜漪满沿溯。
灌木生退滩,危桥架孤屿。
石濑斫春冰,山云粉轻絮。
往岁忆经过,物色如雅素。
阳春日已远,叹息流年度。
来轨不暂停,往躅自成故。
初为闽岭游,后指江东去。
风急子规啼,何由傍归路。

【诗句注释】

坡陁:平坦。

沧波旦夕骛:苍翠的波浪,日日夜夜地奔腾。

高柳横澄流:高高的柳树横跨在清澈的溪流上。

岁久根全露:年岁久了,老根全露出水面。

细雨川上来:细密的春雨从山涧飘洒下来。

澜漪满沿溯:波纹在溪流中弥漫、扩散。

灌木生退滩,危桥架孤屿:灌木丛生在河滩边,一座危桥横跨在孤岛上。

石濑斫春冰,山云粉轻絮:石头被砍成小坑以融化春天的冰雪,山峰上的云雾就像轻轻的白色羽毛。

往岁忆经过,物色如雅素:去年曾经经过这里,这里的景色如同高雅朴素。

阳春日已远,叹息流年度:春天已经过去,感叹岁月流逝。

来轨不暂停,往躅自成故:来时的脚步不停歇,以往的足迹自然形成回忆。

初为闽岭游,后指江东去:起初在闽岭南部游览,后来一直向南到了长江。

风急子规啼,何由傍归路:听到急促的子规(布谷鸟)叫声,怎样才能沿着回家的路走啊!

【译文】

两山之间,碧绿的波浪滚滚不息,日夜都在奔腾。

高高的柳树枝条横跨着澄清的水流,时间已经很久,柳根完全露出了水面。

细雨飘洒,从山涧流淌下来,波纹在溪流中弥漫、扩散。

灌木丛生长在河滩边,一座危桥横跨在孤岛上。

石头被砍成小坑以融化春天的冰雪,山峰上的云雾就像轻轻的白色羽毛。

去年曾经经过这里,这里的景色如同高雅朴素。

春天已经过去,感叹岁月流逝。

来时的脚步不停歇,以往的足迹自然形成回忆。

起初在闽岭南部游览,后来一直向南到了长江。

听到急促的子规(布谷鸟)叫声,怎样才能沿着回家的路走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杨村溪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经历的回忆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过杨村溪”四字总领全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山水画卷。“坡陁两山间”,用词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将两座连绵起伏的小山勾勒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山峦之间,感受着那宁静与和谐的氛围。“沧波旦夕骛”则进一步展现了溪水动态之美。诗人以“沧波”喻溪水,既表现了其颜色之深邃、质感之细腻,又赋予了它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旦夕骛”则描绘了溪水随时间而变化的景象,既有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明媚,又有傍晚夕阳余晖中的柔美。这一联既写出了山水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与喜爱。

颔联“高柳横澄流,岁久根全露。”继续描绘溪流两岸的美景,高耸的柳树横亘于清澈的溪流之上,岁月的沉淀使得柳树的根都裸露了出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柳树赋予了生命,使之成为了溪流的一部分。这样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读者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颈联“细雨川上来,澜漪满沿溯。”则是对天气变化的描绘。细雨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落在溪水上激起一圈圈涟漪。这句诗通过“细雨”、“川上”、“澜漪满沿溯”等意象的巧妙组合,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雨中溪流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清新而又湿润的气息。同时,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岁月的无情。

尾联“灌木生退滩,危桥架孤屿。”则转入对景物细节的刻画。灌木丛生长在河滩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一座危桥横跨在孤岛之上,更是增添了几分险峻之感。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世界。最后一句“石濑斫春冰,山云粉轻絮。”则是对季节变化的进一步描绘。石濑被砍成小坑以融化春天的冰雪,山峰上的云雾就像轻轻的白色羽毛。这句诗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世界。

全诗通过描绘杨村溪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经历的回忆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精细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给读者,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