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鸥何处来,声和春喜近。
宾鸿可怜生,呼群摩雾隐。
鸥鸿本何心,世人无义襟。
责彼不责己,嗟嗟非独今。

【注释】

《书目所见》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绝。“盟鸥”即指《盟鸥序》。

“何心”二句:鸥和鸿本是无心于世,世人却无义襟。

“责彼”二句:指责别人却不先自责。

“嗟嗟”二句:唉声叹气不是只今才这样。

【赏析】

这首诗写自己对现实不满,感叹世上无人关心国家大事,只知空发牢骚。

首句“盟鸥何处来”,以问语起兴,既写出鸥鸟自由自在、高飞远翔的习性,又暗含了作者对朝廷不重视人才的愤懑之情;次句“声和春喜近”,以拟人手法,写出鸥鸟在春天鸣叫的声音,仿佛与人们的喜悦心情相接近,这既是对自然界的描绘,也暗含了作者对时政的担忧之情。第三句“宾鸿可怜生”,以“可怜生”三字将鸿雁人格化,写出它们虽然有生离死别的苦痛,但仍要长途跋涉、辛勤飞行,这既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暗含了作者对朝廷不重农桑、百姓受苦的愤慨之情。第四句“呼群摩雾隐”,用“呼群”二字写出大雁群飞时互相呼应的景象,而“摩雾隐”则形容其行动敏捷、轻盈,这既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暗含着作者对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愤懑之情。

末两句“鸥鸿本何心,世人无义襟”,“何心”和“无义襟”都含有贬义。这里既指出了鸥鸟和大雁本来无心于世,只是由于朝廷不爱惜人才、不关心百姓疾苦,才使这些鸟儿远离了自己的家园,流落异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之情。最后一句“责彼不责己,嗟嗟非独今”,意思是说,责怪别人而不先自我反省,这种态度不仅今天如此,而且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这里的“嗟嗟”一词,既是叹息之声,又是讥讽之词,既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之情,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全诗通过对鸥鸟、大雁等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朝廷不重农桑、不爱惜人才、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强烈不满与愤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法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无奈与悲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