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客从来过虎丘,橘花渡口维扁舟。
阖闾宫殿不可见,但对古塔寒飕飗。
忆昔夫差全胜日,水犀十万横吴钩。
楚山既掘荆人冢,越岭仍将句践囚。
岂谓西施能破国,谁知麋鹿上台游。
唯有吴王在时月,夜深闲照剑池头。

虎丘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该诗由明代高启所作,描述了诗人对虎丘的感慨与怀念。接下来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第一句:“东客从来过虎丘,橘花渡口维扁舟。”
  • 虎丘的历史意义:虎丘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区,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自古以来,它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如唐代白居易和宋代苏轼等均有题咏虎丘之作。
  • 诗意解析:这里的“东客”指的是来自东方的人,他们来到虎丘是为了游览或寻找灵感。而“橘花渡口维扁舟”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渡口景象,人们在此划着小舟,享受着橘花盛开的美景。
  1. 第二句:“阖闾宫殿不可见,但对古塔寒飕飗。”
  • 历史背景:阖闾是吴王夫差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建造了许多壮观的建筑。虎丘附近的一些古建筑,如阖闾宫,如今已不复存在,但留下的古塔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 诗意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曾经壮观建筑的遗憾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古刹中岁月静好的向往。
  1. 第三句:“忆昔夫差全胜日,水犀十万横吴钩。”
  • 历史事件:夫差在吴国时期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使用水犀军对抗强楚的故事。这些水犀是一种巨大的战船,能够在水中自由游动,给对手带来极大的威胁。
  • 诗意解析:诗人通过回忆夫差的全盛时期,表达了他对那段辉煌历史的回忆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当前形势的凄凉和无奈。
  1. 第四句:“楚山既掘荆人冢,越岭仍将句践囚。”
  • 历史背景:楚山和荆山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著名山脉,它们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吴国的战争和争斗。句践则是古代的一个君主,他曾被吴王夫差俘虏。
  • 诗意解析: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
  1. 第五句:“岂谓西施能破国,谁知麋鹿上台游。”
  • 西施与吴国的关系: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丽和智慧曾经为吴国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然而,她的出现也使得吴国的国运开始走向衰落。
  • 诗意解析: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更替规律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美人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1. 第六句:“唯有吴王在时月,夜深闲照剑池头。”
  • 吴王的历史形象:吴王指的是吴王夫差的儿子——夫差。他在吴国时期虽然一度称霸,但最终因为贪图享乐而败给了越国。
  • 诗意解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吴王在月光下独自照看宝剑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1. 第七句:“树凉山意秋,云澹川光夕。”
  • 自然景色的描绘:这句诗描绘了虎丘周围的山水之美,秋季的树木显得凉爽、清新,天空中的云彩淡雅、宁静,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 赏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虎丘》这首古诗不仅描绘了虎丘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还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历史思考。通过对诗句的详细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