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抟乌兔药来烹。
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诗句大意是描述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修炼和理解道家的玄妙之学,最终达到炼制金丹的目的。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 诗歌原文
- 先把乾坤为鼎器:此句意味着先要像对待鼎器一样去理解或准备“本心”。鼎,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重要的象征或基础,此处指代人的本性、道心。
- 次抟乌兔药来烹:次,表示其次;抟,意为抟聚或凝聚。乌兔,指的是月亮中的黑影,这里可能隐喻着某种神秘力量或能量。药,在这里代表的是炼丹所用的各种药物,如火候和时间等。
- 既驱二物归黄道:既,表示既然或已经;驱,驱逐或转化;二物,指代前面提到的“乾坤”和“乌兔”,黄道则是指道教中所说的太阳运行路线,也即宇宙间的自然法则。
- 争得金丹不解生:争,争取;得,得到;金丹,道教认为是一种高深的仙丹,代表着修炼的成果或目的。不解生,意即不断产生新的生机与变化。
诗意解释:整首诗以玄妙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一种追求长生不老和精神升华的境界。诗人张伯端通过对天地、日月、金丹等自然和超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通过内省和修炼,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也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深刻关系。
关键词注解:
- 乾坤:象征宇宙间的一切,包括阴阳、天地、万物。
- 乌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用来象征月亮,而月亮又与阴晴圆缺的变化相关联。
- 金丹:在道教中,金丹被看作是修道者追求的一种至高无上的道行成就。
- 黄道:在天文历法中,黄道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路径。
- 赏析:
- 张伯端在此诗中运用了典型的道教意象,将天、地、日、月、金丹等元素融入一体,构成了一幅宏大的修炼图景。这不仅是对修炼过程的具体描述,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和宇宙规律的哲学思考。
- 诗中的每一环节都充满了象征意义,每一个动作都与宇宙的自然法则相呼应。这不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述,更是对生命本质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探索。
- 这首诗也反映了张伯端的道教思想,强调通过内修外炼来实现身心的统一,达到与宇宙合一的境界。这种思想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于推动道教修行的实践具有积极作用。
这首诗不仅是对道教修炼过程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修炼过程的记录,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