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会时玄体就,五行全处紫金明。
脱胎入口通身圣,无限龙神尽失惊。
绝句六十四首
乾坤鼎器中,炼药玄妙论
- 长男乍饮西方水,少女初开北地花。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住黄家。
【注释】:张伯端(?—约1085年),北宋著名道教学者和金丹术大师。字明慧、乐静居士。号海蟾子,又号紫阳翁。祖籍绵州盐亭(今四川绵阳),出生于绵州罗江县(今属四川省德阳市)。少年时即有神童之称。曾从学于王重阳、邱处机门下。一生致力于内丹修炼之术。著有《悟真篇》等。
【赏析】:此诗首句写长男和少女的出生及花开,暗示着他们的天赋与潜能。次句通过描绘“西水”、“北花”的意境,表达了他们如同天地间最纯净的生灵一般。最后一句则通过设想一个假设场景,表达了对这两颗明珠般存在的人的深深期许。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远,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
-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注释】:乾坤为鼎器,指以天地为鼎器,喻示宇宙万物皆在造化之中;乌兔,指日月星辰,古人认为日月星辰的运动是天体的运行动力;药来烹,意指药物需要经过火候的熬煮才能发挥其疗效;黄道,指北斗星的位置,古代天文学家常用它来定位时间和方位;争得金丹不解生,意指追求长生不老之道,但终究无法实现。
【赏析】:此诗首两句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图景,将天地万物比作鼎器中的食材,通过日月星辰的运动来比喻药物的烹煮过程。接着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追求长生不老的道理,虽然看似高远,但终难实现。诗人通过对这一思想的深入阐述,表达了对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叹。整首诗既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又不乏生动的想象力,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观念。
-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注释】:安炉立鼎法乾坤,指按照天地自然法则设置炉鼎,进行炼丹修行;锻炼精华制魄魂,意指通过炼丹的过程来凝聚精气、净化心灵;聚散氤氲成变化,形容炼丹过程中物质形态的变化及其对灵魂的洗涤作用;敢将玄妙等闲论,表示诗人对炼丹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赏析】:此诗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神秘的炼丹场景,通过安炉立鼎、锻炼精华等步骤来体现炼丹术的神秘性和严谨性。接下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过程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认为炼丹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物质修炼,更是内在精神世界的升华。整首诗既体现了炼丹术的神秘色彩,又展示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 休泥丹灶费工夫,炼药须寻偃月炉。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吹嘘。
【注释】:休泥丹灶费工夫,意指不必过于纠结于炼丹的具体方法;须寻偃月炉,指要寻找合适的炉具;自有天然真火候,意为自然有合适的条件或时机;不须柴炭及吹嘘,表示不需要依赖外部条件来帮助炼丹。
【赏析】:此诗前三句强调了炼丹过程中自然条件的重要作用,认为只需找到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即可。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观点,指出自然条件已经具备了所需的火候和条件,无需再额外添加柴炭或其他辅助工具。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注释】:偃月炉中玉蕊生,意指偃月炉内孕育出珍贵的药材;朱砂鼎内水银平,形容朱砂鼎内的药物质地均匀、色泽明亮;只因火力调和后,意为这些珍贵的药材是在适当的火力下生长成熟的;种得黄芽渐长成,指这些药材最终长成了黄色的芽苗。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偃月炉和朱砂鼎中珍贵药材的生长过程,形象地展现了炼丹术的奇妙效果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诗人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细致描写,不仅传达了对炼丹术的赞美之情,也展示了自己对自然规律和生命奥秘的深刻理解。
-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物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注释】:咽津纳气是人行,意指通过咽津纳气的方式吸收天地间的精华;有物方能造化生,意为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促使生命化育;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形象地描述了无根无据的事物如何无法形成真正的生命。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炼丹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强调了“有物方能造化生”的道理。诗人通过对比实际行动与理论指导之间的差异,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生命化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区和困惑。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 调合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若问真铅是何物,蟾光终日照西川。
【注释】:调合铅汞要成丹,意指通过调和铅和汞这两种元素来形成真正的丹药;大小无伤两国全,意为这两种元素之间相互补充、和谐统一;若问真铅是何物,蟾光终日照西川,形象地描述了真铅的神奇之处及其对生命化育的贡献。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炼丹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强调了“大小无伤两国全”的重要原则。诗人通过对比实际行动与理论指导之间的差异,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生命化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区和困惑。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 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注释】:未炼还丹莫入山,意指在没有成功炼丹之前不要进入深山采猎;山中内外尽非铅,意为深山中的矿物并不都是真正的铅;此般至宝家家有,意指真正的至宝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是人们往往未能发现;自是愚人识不全,意指那些愚笨的人往往无法全面理解其中的真谛。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炼丹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强调了“此般至宝家家有”的重要原则。诗人通过对比实际行动与理论指导之间的差异,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生命化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区和困惑。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 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
【注释】:竹破须将竹补宜,意指竹子一旦破裂就需要修补;抱鸡当用卵为之,意指着鸡孵蛋需要用到卵;万般非类徒劳力,意指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是不可行的;争似真铅合圣机,意指真正的智慧来源于内心的领悟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或模仿他人的行为。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强调了“抱鸡当用卵为之”的道理。诗人通过对比实际行动与理论指导之间的差异,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生命化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挑战。
- 虚心实腹义惧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
【注释】:虚心实腹义惧深,意指虚心的态度和充实的内心非常重要;只为虚心要识心,意指要有一颗真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若炼铅先实腹,意指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要先积累经验或知识;且教收取满堂金,意指最终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或成就。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强调了“虚心实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诗人通过对比实际行动与理论指导之间的差异,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挑战。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鉴赏能力和深刻理解。
- 《绝句六十四首》是宋**家张伯端的一首诗,也是他晚年的作品之一。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融入了他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不详,但其内容涵盖了道家思想、炼丹术和儒家思想等多个领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哲学观念。
-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富有韵味,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和抽象的思考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整个诗歌既具有形象性又富有哲理性。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