薝卜花中燕子飞,旌旗小队到招提。
客车陆续毡重席,僧馔雍客藿间藜。
文奕已先元墅夺,诗坛渐压鲁山低。
归来醉步谁扶杖,月在牛栏西复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指出诗句在诗中的具体含义,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它的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再进行手法的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而不是孤立地分析某一两句。同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比如“招提”是佛教建筑,“牛栏”“月”等意象。
“薝卜花中燕子飞”,“薝卜”:一种草名,这里泛指花丛;“招提”:佛寺。“薝卜”与“招提”均为地名,“招提”是佛教建筑,“薝卜”是花丛,燕子在花丛中飞翔,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为下文写诗人游览寺庙做铺垫。
“旌旗小队到招提”,意思是说,旌旗仪仗队伍来到庙前。“旌旗”:古代军队或朝廷出行所持的装饰物,此处比喻僧人的仪仗,“招提”:即寺庙,“小队”指仪仗队伍,从“招提”二字可知是到了寺庙。
“客车陆续毡重席”,意思是说,僧人们乘坐着一辆辆马车陆续来到庙前。“客车”:即车辆,“毡”:用羊毛制成的毡子,这里指车篷,“重席”指铺着坐垫的车子。这句话描写了僧侣们的到来场面,渲染了寺庙的热闹气氛。
“僧馔雍客藿间藜”,意思是说,僧人们的供品丰盛而华丽,客人的供品简陋而朴素。“僧馔”:僧人的供品;“藿”:植物名,这里指野菜;“藜”:植物名,这里指草本植物。这句话写出了僧侣和客人的不同待遇,体现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文奕已先元墅夺”,意思是说,文章的才华已经胜过了元墅。“文奕”:指文章才华出众,“元墅”:即元稹,唐朝著名诗人,此处借指当时的文人墨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文人的自负和狂妄的态度。
“诗坛渐压鲁山低”,意思是说,在诗坛上的地位逐渐被鲁山所压倒。“诗坛”:指当时的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鲁山”:指杜甫,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归来醉步谁扶杖”,意思是说,归来之后我独自漫步,谁还能扶着我的拐杖呢?“醉步”:醉态蹒跚地走路,“扶杖”:扶持着手杖,“谁”:谁还有资格。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归隐山林后的孤独感。
“月在牛栏西复西”,意思是说,月亮在牛栏西边又回到了西边。“月”:指月亮,“牛栏”:农家饲养牛羊的围栏,“西复西”:再一次回到西边。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游
■
薝卜花中燕子飞,旌旗小队到招提。
客车陆续毡重席,僧馔雍客藿间藜。
文奕已先元墅夺,诗坛渐压鲁山低。
归来醉步谁扶杖,月在牛栏西复西。
译文
在花丛中燕子自由飞翔,旌旗仪仗的队伍来到寺庙。
乘坐着一辆辆车厢铺满坐垫的车抵达寺庙,僧人们的供品比客人的供品更丰盛更华丽。
文章的才华已经胜过了元稹,在诗坛上的地位逐渐被杜甫所压倒。
归隐山林后我感到无比孤寂,谁能扶住我的拐杖呢?
我又回到了故乡牛栏旁的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