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无用问新闻,矫首何妨目作昏。
痴绝已甘投老境,背驰宁受乞怜恩。
难陪年少从渠薄,赖得春回为我温。
京洛交游频检校,渡江今有几人存。

《冬夜书怀呈富枢密》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耳聋无用问新闻:这句表达了作者因为听觉障碍而无法亲自聆听新闻,因此感到无用。耳聋作为一种生理缺陷,使得作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与外界直接交流,从而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和孤独感。这种状态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许多诗歌都表达了对听力丧失者命运的同情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不仅展现了自身的困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对残疾人士的普遍看法。
  2. 矫首何妨目作昏:这里“矫首”意味着抬头,“目作昏”则形容由于视力不佳而看不清楚。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无奈和妥协的心态,作者虽然努力想要看清楚世界,但却发现自己的努力徒劳无功。这种心理状态揭示了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从积极进取到接受现实的局限,反映了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
  3. 痴绝已甘投老境:这里的“痴绝”可能是指痴迷至极或极度痴迷的意思,而“投老境”则表示愿意投入老年的生活。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接受和准备。在古代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反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一种坦然和接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命流转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4. 背驰宁受乞怜恩:这里的“背驰”可能指的是背离自己的理想或初心,“宁受乞怜恩”则是宁愿接受他人的怜悯和恩惠。这句诗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妥协的情绪。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诗人选择放下自尊,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怜悯和帮助。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生存的策略。
  5. 难陪年少从渠薄: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轻时光的怀念和遗憾。年轻时的轻狂和不羁,如今已经变得遥远和模糊。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这种感慨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他们往往通过对过去的回顾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6. 赖得春回为我温:这里的“春回”象征着希望和重生,“我温”则可能是指温暖和舒适。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春天归来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春天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新生和希望的开始。当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和信心。
  7. 京洛交游频检校:这句中的“检校”可能意味着审查和检查的意思。这里指的是诗人在北京洛阳之间的交往频繁,并不断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频繁的交往可能是为了保持联系,也可能是为了寻求合作或发展。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在人际互动中不断自我提升的愿望。
  8. 渡江今有数人存:这句诗描述了长江两岸的形势变化。诗人指出,现在能够渡过长江的人已经不多了。这句诗可能反映了战争、政治动荡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人口减少。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关注和感慨。这种感慨不仅源于对现状的忧虑,也源于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张元干的这首《冬夜书怀呈富枢密》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性内容,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于生活、命运及时代精神的独特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对于当前生活的启示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