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攀花宿,才闻隔叶歌。
可怜毛羽细,莫怪语言多。
匹马春风路,轻舟夜月波。
数声来入耳,最奈客愁何。
新莺
未见攀花宿,才闻隔叶歌。
可怜毛羽细,莫怪语言多。
匹马春风路,轻舟夜月波。
数声来入耳,最奈客愁何。
注释:新来的莺鸟尚未学会在花朵上筑巢栖息,只是偶尔在树梢间歌唱。它们纤细的羽毛让人怜惜,但它们的鸣唱声音却很繁杂。春天时,马儿独自行走在充满春风的小路上;夏夜,小船在月光下缓缓行驶。尽管新莺只发出几声悦耳的鸣叫,但这也足以让远在他乡的游子心烦意乱,无法平静。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和表达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歌。首句“未见攀花宿”表达了诗人还未见到莺鸟筑巢的情景,说明莺鸟是新来的,尚未习惯这里的生活,只能偶尔听到它们的歌唱。次句“才闻隔叶歌”进一步描绘了莺鸟的鸣叫声,它来自树梢之间,虽然距离较远,但却能清晰地传遍整个山林。三、四句“可怜毛羽细,莫怪语言多”则是从莺鸟自身的特征出发,对其纤细的羽毛和复杂的鸣叫声进行描写。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莺鸟的外貌特征,也为后续的诗意铺垫了背景。接下来,五至七句通过“马蹄”、“舟桨”等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其中,“春风”、“明月”等意象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色彩。然而,最后一句“数声来入耳,最奈客愁何”则点明了全诗的核心主题——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尽管莺鸟发出的只是几声悦耳的鸣叫,但它却足以让远在他乡的游子心烦意乱,无法平静。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亲人思念之情的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