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莽穷山路,萧森古寺门。
梦深宵殿月,泪迸晓枝猿。
人事随群动,山情阻细论。
城中尘没眼,愁思满归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大致浏览一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就诗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进行分析理解,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此题要求赏析“城中尘没眼,愁思满归轩”两句,这两句的意思是:城中的尘土遮住了我的双眼,满心的忧愁涌上心头,我只好回到我的书斋。
【答案】
译文:苍莽的山路穷尽了山寺,萧森古寺的门紧闭着。深夜里梦见深殿里的明月,醒来时却泪如雨下地猿猴般啼叫。人事随群动而改变,山情阻隔了我和人细细谈论。城中的人世尘埃遮住了我的双眼,满心的忧愁涌上心头,我只好回到我的书斋。注释:苍莽:苍翠茂密;穷:尽,尽头;萧森:寂静幽暗的样子;寺门:寺庙的门;宵殿月:指夜宿的殿堂;梦深:入梦很深;宵殿:夜晚住宿的殿堂;猿啼:指猿猴哀叫;猿:猿猱,一种猿猴;人事:人事是非;群动:指世事变化;山情:山水之情;阻细论:阻隔了我与人的细细谈论;尘没眼:尘世的浮华遮蔽了我的双眼;归轩:归隐的轩窗。赏析:首联写诗人行于苍茫的山路之上,抵达一座寂静幽暗的寺院之前的情景。“苍莽”二字,写出了山寺的雄伟、壮丽,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之情。“萧森”,则描绘出这座古寺的幽静、肃穆的景象。“梦深”“晓枝”两句,是诗人进入寺院后,所见所感的生动写照。诗人在寺院内夜卧,梦见了月光洒在深宫内院,惊醒后却见山猿哀嚎于清晨树枝间。“晓枝”一词,既形容猿啼之声凄厉悲切,又写出山猿因晨光而醒,啼声更加凄惨。“泪迸”一词,则形象地表现了山猿因悲恸而流泪不止,进一步渲染了山猿之悲怆之情。“梦深宵殿”、“泪迸晓枝”,既是诗人所见所闻之景,又是诗人心中所感所思之境。颔联“人事随群动而改变,山情阻细论”,是诗人对前文所见景象的深入思考。“人事”,指世间的人情世故;“群动”,指世事变化。“山情”,则是诗人内心对于世事的感慨。“阻细论”,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看法,他认为世事纷扰复杂,无法与人细说。颈联“城中尘没眼,愁思满归轩”,是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叹。“城中”,指繁华的城市;“尘没眼”,是说城市的浮华遮蔽了诗人的视野。“归轩”,是指诗人回到自己的书斋之中。尾联是诗人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得出的结论。“城中尘没眼”,是诗人对城市中那些虚名浮利的否定;“愁思满归轩”,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世之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