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久安住,心境两无尘。
禅外牵馀想,诗中老此身。
虚怀延海众,雄辩服谈宾。
伟特如师少,相逢悟宿因。

【注释】

林泉:指山林泉石。安住:安居、定居。禅外:禅宗之外,指佛教之外的玄理和事象。牵馀想:牵引出其他联想。老此身:使自己在诗中衰老。虚怀:心胸宽广。延海众:包容广大的佛法僧三宝。雄辩:能说会道。服谈宾:受用佛法的讲解。伟特如师少:像老师那样伟大卓越。宿因:佛家用语,即宿根、夙业。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酬答的对象是净土宗高僧嵩长老。这首诗写与嵩长老相会时的谈话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林泉久安住,心境两无尘”,写自己长期居住于山林泉石之中,心地清净,远离尘嚣。这里以隐居生活来比喻修行的境界。

接着两句“禅外牵余想,诗中老此身”,说明自己在禅宗之外还牵挂着其他事,而在诗中却感到自己已到了老年。这两句表明作者虽然在禅宗之外有所牵挂,但在诗中却感到了岁月流逝而自己渐老。

第三句“虚怀延海众,雄辩服谈宾”,表示自己虚心向大海一样的佛教徒们学习,能够雄辩滔滔地谈论佛法。这里的“虚怀”是指胸怀开阔,不受拘束;“海众”指广大无边的众生,也就是佛法无边的意思;“雄辩”是指善于言辩;“谈宾”指的是佛法僧三宝(佛、法、僧)中的谈客或说法人。这四句表现了作者虚怀若谷、好学不倦的精神状态。

第四句“伟特如师少”,是对嵩长老的颂扬。这里的“伟特”是指嵩长老的伟大卓绝之处;“师少”则是说自己年纪虽轻但学问渊博。

最后两句“相逢悟宿因,宿因今始明”。“宿因”是指前生的宿缘,即前世的因缘;“悟”在这里有领悟之意,即从前生到今生的觉悟。这两句表明,与嵩长老相逢后,自己才恍然大悟过去的一切宿因终于明朗了。

整首七律通过描绘自己与嵩长老相会的情景,表现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谦虚好学、虚心求教的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