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秦乘夏颇相宜,笑拂征鞍尽别卮。
鹦鹉陇西迎赋笔,芙蓉幕里近花期。
祖琨清发能长啸,老杜冥搜有杂诗。
君去定应兼二美,军书暇日戍楼时。
第一首
入秦乘夏颇相宜,笑拂征鞍尽别卮。
鹦鹉陇西迎赋笔,芙蓉幕里近花期。
祖琨清发能长啸,老杜冥搜有杂诗。
君去定应兼二美,军书暇日戍楼时。
注释:
入秦乘夏颇相宜,笑拂征鞍尽别卮。
译文:
进入秦国,气候适宜,就像夏天一样舒适。我们笑着告别,马鞭擦过马鞍。
鹦鹉陇西迎赋笔,芙蓉幕里近花期。
译文:
在陇西的边陲迎接我们的,是一支笔。在芙蓉帐里的人们,都在盼望着花朵盛开的那一天。
祖琨清发能长啸,老杜冥搜有杂诗。
译文:
祖逖(祖琨)的头发清秀而长,他能够长啸。杜甫的诗歌,虽然晦涩难懂,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君去定应兼二美,军书暇日戍楼时。
译文:
你离开后一定会得到两位美人的青睐。在闲暇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一起驻守在戍楼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刘嗣复对友人刘嗣业赴任秦州幕府的送行诗。全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在陇西、蜀中以及长安等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祝愿。
首句”入秦乘夏颇相宜”,点明送别的地点是秦国。”乘夏”即乘坐夏季之车,”颇相宜”则表示这趟旅程非常合适。次句”笑拂征鞍尽别卮”,描绘了送行的场面:两位好友在离别之际,互相打趣,欢笑着告别。”尽别卮”意味着他们要喝掉离别杯中的酒。第三句”鹦鹉陇西迎赋笔”,描述了友人即将到达的地方——陇西。这里的鹦鹉代表着友谊的象征,而”赋笔”则暗示了友人即将展开新的征程。第四句”芙蓉幕里近花期”,描绘了友人将要居住的地方——芙蓉帐里。这里的芙蓉象征着美丽和浪漫,而”近花期”则表示朋友即将迎来花开的美好时光。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送行的环境和氛围。”祖琨清发能长啸”,引用了祖逖的故事,强调了送别之人的高尚品质。”老杜冥搜有杂诗”,则提到了杜甫的诗歌,暗指友人在军中可能会创作出一些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最后两句”君去定应兼二美,军书暇日戍楼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他认为,即使离开了,您也会得到两位美女的青睐,而且有机会在闲暇的时候驻守在戍楼之中。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送别之情,又寄托了对友人的祝愿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