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朝今日尽天风,九月长河雪片中。
云外谁偷榆荚种,人间自满菊花丛。
群阴已鼓先时勇,万井应愁卒岁穷。
亦欲蹇驴乘逸兴,灞桥何处觅诗翁。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九月二十六日河上雪
“九月”,表明季节;“二十六日”,表明日期。诗中用“尽天风”形容大雪,突出了天气的寒冷。
昨夜今朝皆天风,九月长河雪片中。
昨夜和今朝都是大风,大雪纷飞,就像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这里的“尽”、“中”都强调了大雪的猛烈。
云外谁偷榆荚种,人间自满菊花丛。
云层外面是谁偷偷地播种榆树籽呢,而人间却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诗人通过这两个对比,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群阴已鼓先时勇,万井应愁卒岁穷。
乌云已经鼓起了勇气,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而万家的井田也将面临一年的艰难。这里的“鼓”、“愁”都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和生活的艰辛。
亦欲蹇驴乘逸兴,灞桥何处觅诗翁。
我也想骑着驴去寻找我的诗翁,但是不知道他在何处。这里的“蹇驴”指的是诗人自己,而“诗翁”则是指杜甫自己。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时期所作,通过对大雪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对生活艰辛的感受。诗人通过对比,将大自然与人间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难的态度。此外,诗人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乌云比喻为鼓起的勇气,将大地比喻为井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