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书时雨奏银台,润泽从今遍九垓。
应祷岂惟三日后,为霖曾是十年来。
已逃虐魃知何地,自起乖龙不待雷。
无数公堂森贺笏,尽同秋种荷陶坯。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诗句解释与关键词注释:
- 合书时雨奏银台 - “合书”可能指的是记录或准备文件;“时雨”是指适时的雨水;“奏银台”可能是向皇宫报告或请求降雨的行为。这里的“奏银台”可能意味着通过官方渠道向皇帝或相关部门报告天气和降雨情况。
- 润泽从今遍九垓 - “润泽”表示滋润和恩泽;“从今”表示从现在开始;“遍九垓”可能指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这句话意味着从现在开始,雨水将滋润整个国家或地区。
- 应祷岂惟三日后 - “应祷”指祈祷或祈求降雨;“后”表示时间上的延后或期望。这句话可能意味着祈祷或祈求降雨并不只限于三日后,而是应该持续到更长时间。
- 为霖曾是十年来 - “为霖”指长时间的降雨,通常用于形容连日不断的阴雨天气;“曾”表示过去;“十年来”可能意味着这种长时间的降雨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这种长时间的降雨已经持续了十年。
- 已逃虐魃知何地 - “已逃”表示已经逃离或摆脱;“虐魃”是指古代神话中的旱神,这里可能用来形容干旱;“知何地”可能意味着不知道旱灾发生在哪个地方。这句话可能意味着已经逃离了旱灾的影响,但不知道旱灾发生在哪个地方。
- 自起乖龙不待雷 - “自起”表示自己出现或形成;“乖龙”可能是指与正常现象不同的龙,这里可能用来形容某种特殊的现象;“不待雷”表示不需要雷电就可以出现或形成。这句话可能意味着某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如彩虹、日晕等)不需要雷电就可以出现或形成。
- 无数公堂森贺笏 - “无数”表示很多或不计其数;“公堂”可能是指官员的办公场所或者公共场所;“森贺笏”可能是指官员们手持笏板进行祝贺或庆祝。这句话可能意味着有很多官员都手持笏板进行祝贺或庆祝。
- 尽同秋种荷陶坯 - “尽同”表示完全相同或一致;“秋种荷陶坯”中,“秋种”可能是指秋季种植作物,这里可能用来形容种植荷花或陶瓷;“荷陶坯”可能是指荷花和陶瓷制作的模具。这句话可能意味着所有的官员都像秋季种植荷花或制作陶瓷模具一样,共同参与这个活动。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给出这首诗的完整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奉和诗,作者通过描述不同的景象和行为,表达了对司徒侍中喜雨应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全诗以“合书时雨奏银台”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接到喜讯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关于喜雨的。接着,“润泽从今遍九垓”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这次降雨带来的益处的期待,认为这次降雨将使整个国家受益。然后,“应祷岂惟三日后”,诗人表达了对这次降雨持久性的期待,认为这场降雨不会只持续几天,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最后,“为霖曾是十年来”一句,诗人感叹这场降雨的长久和重要性,认为这种长时间的降雨在过去已经有过多次了。整首诗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这次喜雨应祷的高度评价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