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土尽辟,禾黍积如鳞。
圣主弗横赋,农民犹苦贫。
末游滋不业,素敝寝谁因。
富室豪夺利,里胥蚕食人。
为生常汲汲,乃粒罕陈陈。
况在水旱地,更遭科敛频。
其将委沟壑,何以给昏晨。
去弊与务本,无非县令亲。

译文:

在田野上开辟田地,农民们辛勤劳作,希望收获的庄稼能够像鱼鳞一样堆积如山。圣明的君主不会横征暴敛,可是农民们仍然贫困困苦。末游者不再耕种,素衣敝旧的人无人依靠。富室豪夺利,里胥蚕食人。为生常汲汲,乃粒罕陈陈。何况遇到水旱灾害,又频繁遭受各种科敛。他们恐怕会陷入沟壑,如何能支撑昏晨的生活?去除弊端与务本,无非县令亲力亲为。

注释:

  1. 田原土尽辟:在田野上开辟田地,使土地得到利用和开发。
  2. 禾黍积如鳞:形容庄稼长得茂盛,堆积得像鱼鳞一样。
  3. 圣主弗横赋:圣明的君主不会横征暴敛。
  4. 农民犹苦贫:农民们仍然贫困困苦。
  5. 末游滋不业:末游者不再从事农业工作。
  6. 素敝寝谁因:素衣敝旧的人无人依靠。
  7. 富室豪夺利:富家大户豪夺利润。
  8. 里胥蚕食人:里胥(基层官吏)如同蚕吃桑叶一般剥削人民。
  9. 为生常汲汲:为了生活,人们常常忙碌不停。
  10. 乃粒罕陈陈:粮食很少,难以供应。
  11. 况在水旱地:更何况遇到水旱灾害的土地。
  12. 更遭科敛频:又受到频繁的科敛(赋税)的困扰。
  13. 委沟壑:陷入困境,面临死亡。
  14. 何以给昏晨:如何维持生计,支撑每天早晨的生活。
  15. 去弊与务本:去除弊端与务本,指治理国家的根本问题。
  16. 无非县令亲:没有不是出于县令亲自处理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通过描述农民在恶劣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下的生活状况来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农民的疾苦和无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