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东南号胜绝,古寺岩洞穷高深。
山云出为洞口雨,或时散作岩下阴。
不有神物此蟠据,安得气类长相寻。
寺僧爱云恐云远,置阁云上蹑以临。
岂惟忧怀独舒悦,更许游客开尘襟。
客来只知寓暂赏,不道归去还尘侵。
宁如僧住得安稳,终日自共云无心。

【诗句释义】

越山:泛指浙江一带的山区。

胜绝:美景,佳境。

古寺岩洞穷高深:古老的寺庙和洞穴都很深奥。

安得气类长相寻:怎能得到与云相伴而长久。

开尘襟:打开尘世中的心扉,即超脱世俗。

不道归去还尘侵:不知道回去后还会被世俗污染。

宁如僧住得安稳,终日自共云无心。

【译文】

越山南面是著名的胜地,古老寺庙和洞穴都有很深的内涵。

山间的云雾出现于洞口,时或散开成为岩石下面的阴影。

没有神物在这里盘旋踞居,怎会有云气的踪迹相随。

寺庙的和尚喜欢云,恐怕云远了,所以建阁于云上以登临观赏。

岂止是忧心之人独自舒畅愉悦,更让游客打开尘世中的心扉。

客人来时只知道暂时欣赏,却不知道回去后还会被尘世污染。

难道不如僧人能够安然无恙,整日自与白云无心相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令游越州栖云阁所作,表达了他对越州山水的喜爱和对佛教禅理的领悟。

首联“越山东南号胜绝”,点明了越州的位置,同时暗示了越州的山水之美。越州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势险要,风光秀美,因此有着“胜绝”之称。

颔联“古寺岩洞穷高深”,进一步描绘了越州山水的壮丽景色。古寺、岩洞都是越州的自然景观,它们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些景观使得越州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颈联“山云出为洞口雨,或时散作岩下阴”,则具体描绘了越州山水中的云雨现象。这里的“洞口雨”指的是雨水从山洞中流出的景象;而“散作岩下阴”则是指雨水在岩石下形成阴暗的环境。这种景象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自然之美。

尾联“不有神物此蟠据,安得气类长相寻”,则是对越州山水中的神物进行了赞美。这里的“神物”指的是越州山水中的奇峰怪石等自然景观;而“蟠据”则是指它们盘踞在山间的情景。通过赞美这些神物,诗人表达了对越州山川的热爱之情。他认为只有拥有这样神奇而美丽的山川,才能让游客们感到心灵的愉悦和放松。

尾句“安得游客开尘襟”,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越州山水对于游客们的重要性。这里的“尘襟”指的是世俗之念;而“开尘襟”则是指摆脱世俗之念而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越州山水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魅力,从而忘却世俗之念。

最后一句“岂如僧住得安稳,终日自与云无心”,则是诗人对佛教禅理的领悟。这里的“僧”指的是修行者;而“云无心”则是一种禅宗境界的象征。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禅理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真正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心灵上的平静和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越州山水和佛教禅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他通过对越州山水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境界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越州人民生活的关注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