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鸡一号,浩荡风脚回。
篙师起相呼,牵帆上高桅。
我亦推枕听,波浪声轰豗。
窗间试一觇,万顷银山开。
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
良久天平明,已见金沙堆。
泊舟古庙底,喜色动舆台。
我行正长夏,及此岁律摧。
通籍恨亡补,敢赋归去来。
所至有何忙,妙处姑徘徊。
险阻元自平,鸥鸟亦不猜。
万事有定理,渠谩费安排。
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
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园梅。

以下是对《念奴娇·过洞庭》的译文和赏析:

译文

  1. 城头鸡鸣:形容城头的公鸡报晓声,这里用来描绘黎明时分的景象。
  2. 浩荡风脚:形容风势浩大,如同舞动的脚掌一般。
  3. 篙师起:指撑船的人开始忙碌,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4. 牵帆上高桅:形容船只在晨光中牵引着帆船,向岸边进发。
  5. 我亦推枕睡:表达了诗人因为日出的美景而感到心旷神怡,想要入睡。
  6. 波浪声豗:描述了湖面波涛的声音,给人以壮阔的感受。
  7. 窗间一觇:指的是从窗户里往外看。
  8. 万顷银山开:形容湖水广阔,如同千万座白银山峰展开。
  9. 附火且安坐:在火光中休息并坐着,享受宁静的时刻。
  10. 念此佳会:思考这个美好的时刻。
  11. 胜概长如许:形容美好的景色长久不变。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表达了作者面对壮丽湖光山色的感慨和豪放情怀。诗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句,描绘了洞庭湖边宁静的氛围,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接着以“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展现了洞庭湖浩瀚无垠、明净如镜的美景,以及自己乘坐小船在其中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他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感受,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宁静又壮观的自然景象之中,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画面感,也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