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收清风来,宇净实鉴揭。
频年城南游,未有今夜月。
呼舟泛微澜,游鱼亦出没。
危榭倒影浮,倚槛凉入骨。
举酒属西山,寒光动林樾。
诸君兴未已,南阜上突兀。
目极大江流,高情更超越。

五月十六日夜城南观月分韵得月字

梅收清风来,宇净实鉴揭。

频年城南游,未有今夜月。

呼舟泛微澜,游鱼亦出没。

危榭倒影浮,倚槛凉入骨。

举酒属西山,寒光动林樾。

诸君兴未已,南阜上突兀。

目极大江流,高情更超越。

注释:

  1. 五月十六日:农历五月十六日是端午节,也称为龙舟节。古人认为五月为恶月,不适宜出行、远行,所以端午节时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一项就是观月。
  2. 城中:城中即指城市中的人们。
  3. 风来:清风来到。
  4. 宇净:宇宙清澈明亮。
  5. 实鉴揭:真实的镜子被揭开。
  6. 频年:频繁地。
  7. 今夜月:今夜的月亮。
  8. 呼舟:呼唤着船。泛:泛舟。
  9. 微澜:细微的波澜。
  10. 游鱼:游动的鱼。亦出没:也出来游动。
  11. 危榭:高高的楼榭。
  12. 倚槛:靠着栏杆。凉入骨:清凉的感觉渗入骨髓。
  13. 属(zhǔ)西山:向西山敬酒。
  14. 寒光:月光的寒冷。动林樾:使树林的叶子摇曳。
  15. 诸君:诸位朋友。兴未已:兴致未尽。
  16. 南阜上:南边的山冈上。突兀:高耸突出。
  17. 目极:目光所及之处。大江流:长江水奔流。
  18. 超越:超过。
    赏析:
    这是一首观月诗,写于诗人在五月十六日的夜晚观赏月色。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在城中观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悟,以及对友情与自然的珍视之情。
    首联“梅收清风来,宇净实鉴揭。”起句“梅收清风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夜晚,清风徐徐而来,带走了城市的喧嚣和尘嚣。紧接着一句“宇净实鉴揭”,则将这种宁静与清澈的夜空融为一体。这里用“宇净”来形容夜空的清澈明亮,用“实鉴揭”来形容明月如镜般挂在天空,让人感到宁静与安详。这一联通过对夜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颔联“频年城南游,未有今夜月。”诗人回忆自己多年来在城南游玩的经历,却一直没有看到今晚这样美丽的月色。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经历的回忆,又透露出他对当前美景的珍惜之情。
    颈联继续描绘诗人在月光下的感受。“呼舟泛微澜,游鱼亦出没。”诗人呼唤着船儿泛舟江上,只见水中游动的鱼儿也随着微澜而出没不定。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欣赏月光时所见的美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诗人转向楼阁,“危榭倒影浮,倚槛凉入骨。”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只见楼阁的影子映照在江面上,凉意沁入骨髓。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楼阁和江面的景色,更是诗人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化。他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江景,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伟大。
    诗人举起酒杯向远方致敬,“举酒属西山,寒光动林樾。”他向远方的山峦敬酒,只见那明亮的月光洒满林间,使得树叶都为之摇曳。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这明亮的月光一样,照亮前行的道路,勇往直前。
    全诗以观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悟,以及对友情与自然的珍视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