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诗成癖,苦吟秋夜长。
江山得奇秀,风月借清凉。
郢曲高难和,骚人兴未忘。
从君乞馀教,换骨有仙方。
【注释】
和:应和;酬和。邓慎思:作者友人。未试即事:指未参加科举考试之前的事。
苦吟:苦读诗作,反复琢磨。秋夜长:形容时间漫长。
江山得奇秀:江山景色奇特秀丽。
风月借清凉:指自然景色的清幽。
郢曲高难和:比喻自己的诗歌高妙、难以比拟。郢中:春秋时楚国郢都,今湖北钟祥附近。
骚人兴未忘:指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未能忘记。
从君乞馀教:请多指教。
余:我。
有仙方:指有超凡脱俗的方法。
【译文】
邓子好学诗,苦吟秋夜长。
江山景色美,自然景致凉。
郢中歌曲高,难以比肩唱。
屈原忧国情,我辈不能忘。
愿听你教诲,换骨有良方。
【赏析】
此诗为酬赠之作。首联写邓子好学诗,“苦吟”二字写出了他对诗歌艺术刻苦钻研的精神。颔联赞美江山景色的美,暗寓对国家美好前景的祝愿。颈联以郢中之曲比喻自己的作品高妙,难与伦比;同时表达了屈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忠君爱国之情,暗含自己不慕荣利、不图名利的思想。尾联希望邓子能多多指教他,并告诉他换骨换髓的方法,表达自己虚心求教的态度。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动人,值得读者深思。
这首诗是一首酬答诗。前两联是说邓子善于写诗,而且写诗的时间很长,很刻苦,表现出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精神。第三联说邓子写得很好,他的诗作高妙,难以比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自负和自信。中间两联是说诗人的诗歌高妙难比,而屈原的忧国情怀却始终不忘。这两句既是说自己,也是说自己的朋友邓子。最后两句说希望能从邓子那里得到教诲,并且愿意为他换骨换髓。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全诗以咏诗为题,实则是在赞美邓子的好诗,并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