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求闲计已疏,若寻多事即荆舒。
孤高简澹为三益,淳白清凉共一虚。
有意烟云供眼界,无心鸟雀下庭除。
兹亭未足为依泊,自是山中有旧庐。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老去求闲计已疏”:表达了诗人年事渐高,对于名利的追求逐渐淡泊,想要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求闲计”即寻求清闲的生活,这里的“计”是策略、手段的意思。”疏”意为减少、放弃。
  2. “若寻多事即荆舒”:如果刻意追求纷扰和热闹,就像在荆楚舒州寻找一样,会感到非常不适。”若寻”表示如果,”荆舒”指荆楚地区,这里泛指繁华的市井。
  3. “孤高简澹为三益”:保持高洁独立,简约朴素,这是三种美德。”孤高”指的是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简澹”意味着简单而不奢华;”为三益”指的是这三者都是值得追求的品质。
  4. “淳白清凉共一虚”:纯净无垢如同清水一般,清新宁静,共同构成一种空灵的境界。这里的”淳白”形容清澈纯净,”清凉”则是指心灵的平静,”共一虚”意味着它们都是虚无缥缈的存在,没有具体的形状或实体。
  5. “有意烟云供眼界”:虽然有意追求自然美景如烟雾云霞,但视野却被局限,无法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6. “无心鸟雀下庭除”:无心欣赏鸟雀飞翔,庭院中也难以见到它们的身影,表现出对自然的漠视或遗忘。
  7. “兹亭未足为依泊”:这个小亭子并不足以成为我的依托或归宿。
  8. “自是山中有旧庐”:既然这样的小亭子无法满足我的需求,那么山中自有一座旧有庐舍,可以作为我的居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的关键词“求闲”、“多事”、“孤高”、“简澹”、“淳白”、“清凉”等,都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然而,现实的束缚使得他无法完全实现这一愿望,从而产生了深深的遗憾和失落。最后一句“兹亭未足为依泊”,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然而,在结尾处突然转向对山中旧庐的怀念,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依然保有的一份坚韧和执着。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