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录虽能早致身,中年东海与西秦。
只宜桐柏山中老,不是麒麟阁上人。
故病未休新病起,黑头应笑白头新。
天公早赐还山诏,怀抱纷纷倦俗尘。

【注释】:

录录:形容人行动迟缓。

致身:得志,即得官。

桐柏山:在河南南阳市。

麒麟阁:汉时,汉武帝为表彰功臣,在未央宫内铸铜像立于殿门两侧,称为“麒麟阁”,以纪念其功绩。

天公:指天帝,上天。

还山诏:皇帝下诏召还山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辞官归乡的愿望。

首联写自己虽然早有退隐之心,但未能实现。诗人说自己尽管早有归隐山林之意,但是到了中年之时却只能在东海之滨与西秦之地徘徊,不能如愿以偿地归隐。

颔联是说,自己最理想的隐居之地就是桐柏山中,而不是在麒麟阁上。因为在那里才能找到真正的知己和知音,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的“桐柏”既指桐柏山,又借指桐柏山中的隐居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麒麟阁”则是指朝廷之上的高位,与自己理想中的隐居之地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功名的厌倦之情。诗人说自己虽然已经病倒了很长时间,但新的疾病仍然不断袭来;而那些曾经被认为已经死去的人,现在却依然健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庄子·外物》中的“朝生暮死”,表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则是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诗人说自己早就收到了上天的诏书,要他回到山林之中,不再为世俗所累。然而他却依然心有不甘,想要继续留在世上多做一些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这里的“天公”就是指上天或者自然法则,表示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名的厌倦和反感,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对于自由、独立、清高的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