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车归台山,乘田方自勤。
岂谓羁绁旧,严召烦圣君。
至止忽三岁,遇事无一欣。
屡奏归田书,遐心行白云。

注释:

忆天台:怀念天台山。悬车归台山,乘田方自勤。

岂谓羁绁旧,严召烦圣君。至止忽三岁,遇事无一欣。

屡奏归田书,遐心行白云。

赏析:

《忆天台》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回忆的口吻写自己对天台山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己与天台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自己在官场上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的不满和厌倦。

首句“忆天台”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对天台山的怀念。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天台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因此,对于诗人来说,天台山不仅是他的故乡,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悬车归台山,乘田方自勤。”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生活状态。由于长期的仕途生涯,诗人已经变得疲惫不堪。因此,当他回到家乡时,只想过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不再关心官场的事情。这里的“自勤”可以理解为“自得其乐”,即在家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接下来的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天台山的思念之情:“岂谓羁绁旧,严召烦圣君。”这里的“羁绁”指的是束缚和限制,表示诗人曾经受到官场的束缚和限制。而“严召”则是指朝廷的召唤,表示皇帝的召见和要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至止忽三岁,遇事无一欣。”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天台山的生活状态。虽然他已经回到了家乡,但他并没有享受到久违的自由生活。相反,他在天台山上的生活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轻松愉快。这里的“至止”可以理解为“终于到达”,表示诗人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回归家乡。而“无一欣”则表示诗人在天台山上的生活并不顺利,没有一次感到高兴或满足的时刻。这可能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经历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他对天台山的美景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最后一句诗“屡次奏归田书,遐心行白云。”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屡次奏归田书”意味着诗人曾多次向朝廷提出申请,希望能够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遐心行白云”则表示诗人的心志已经坚定,他决心要像白云一样飘荡在天际,不再受世俗的束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忆天台》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通过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