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峰何山亦何好,瑶木琪华并三岛。
其间岩洞邃且深,隐居仙人得穷讨。
远业已跨雪色驴,诸孙何能玉颜老。
黑虎会有青鸾信,洞章同梦池塘草。
关键真符付自尔,鸳鸯琼壶每倾倒。
颇闻云篆经九试,自应太上传三宝。
他年芒屦谒凝神,洗心拱听无上道。
【注】
- 张达道:作者朋友,名不详,字不详,号达道。
- 茅峰何山:茅峰山,在今江西上饶市广丰县南。
- 瑶木琪华:指仙家之树。
- 三岛:传说中海上的三个仙岛,即蓬莱、方丈、瀛洲。
- 岩洞邃且深:岩洞深邃幽深。
- 隐居仙人:指张达道。
- 雪色驴:代指张达道。
- 诸孙:子孙。
- 黑虎会:道教组织,又称“黑虎玄坛”。
- 青鸾信:书信。
- 洞章:指张达道的诗。
- 鸳鸯琼壶:比喻酒。
- 自尔:如此。
- 鸳鸯琼壶每倾倒:形容饮酒畅快。
- 云篆经九试:指道家经典《云笈七签》。
- 太上传三宝:道教认为《老子》、《庄子》、《文选》为三件法宝。
- 芒屦谒凝神:指拜访张达道。
- 洗心拱听无上道:指学习道家的清静思想。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与张达道分别时的感怀。全诗前半部分描绘了张达道隐居茅峰山的景象,后半部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将学道修道以追求无上正道的决心。
第一句:“茅峰何山亦何好”,直接点题,交代了送别的地点——茅峰山。接着诗人用“瑶木琪华”和“三岛”这两个词来形容茅峰山上的美景,其中“瑶木琪华”指的是仙家之树,而“三岛”则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以此来表达张达道隐居之地的美好。
第二句:“其间岩洞邃且深,隐居仙人得穷讨。”进一步描写了茅峰山中的岩洞和隐居仙人。这里,诗人用“邃且深”来形容岩洞的深邃,而“得穷讨”则表达了他对隐居仙人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远业已跨雪色驴,诸孙何能玉颜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已经跨越了雪色的驴(喻指仕途)而归隐山林,他的子孙们怎么能保持青春容颜呢?这里既表达了对友人事业成功的祝愿,又暗含了对友人子孙未来的担忧。
第四句:“黑虎会有青鸾信,洞章同梦池塘草。”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黑虎会在有青鸾消息时出现;洞穴里的篇章就像梦中的池塘草一样飘荡。这是诗人对友人未来命运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像黑虎那样神秘莫测,像青鸾那样吉祥如意。
第五六八九十句是全诗的关键部分,分别对应了诗句中的注释。诗人用“真符”、“鸳鸯琼壶”等意象来描述友人的诗歌创作,表达了他对其诗歌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借酒浇愁,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十句:“颇闻云篆经九试,自应太上传三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听说云篆经可以经受九次考验,那么他自然应该得到上天的传布三宝——老子、庄子、文选。这是诗人对友人修道成仙的一种期许。
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句是全诗的重点部分,它们依次对应了诗句中的注释。这些句子都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劝勉。其中,“洗心拱听无上道”表达了诗人自己对道家清静思想的向往;“他年芒屦谒凝神”则是一种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像穿着草鞋一样朴素而坚韧地生活;最后的“洗心拱听无上道”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鼓励,让他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继续追求无上正道。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通过对茅峰山和友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友人诗歌创作的赞美,以及对他未来命运的祝福,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期望和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