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山邃密常若春,中有仙士久隐沦。
幅巾啸傲喜接物,仿佛白鹤乘孤云。
朅来帝所暂戾止,亹亹清言偿所喜。
内惭已老不受教,犹幸一奉圯桥履。
【注释】皖山:指安徽的一座山。邃密:深远而深邃。常若春:常常好像春天的气息。仙士:隐士。幅巾:用布做成的头巾。啸傲:放声大笑。仿佛:好像。乘孤云:驾着白云飞翔。朅来:突然到来。帝所:帝王所在地,这里指皇帝身边。戾止:停留下来。亹(wěi)亹:勤勉不懈的样子。清言:正直的言论。内惭:内心感到惭愧。一奉:曾经得到一次。圯桥:汉初张良在桥上拾到黄石公兵书的地方。履:鞋,代指张良。
【译文】
皖山的深幽深邃好似春天一样,那里有位隐士长久隐居。他披头散发,放声大笑,好像驾着白云飞翔。突然来到皇帝身边,勤奋不懈地谈论正直的言论,内心感到惭愧,曾经得到一次机会。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隐士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全篇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首二句写这位隐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情趣,表现了他对尘世名利的超脱态度。“皖山邃密”是说皖山深幽深邃,好像永远也看不到尽头;“常若春”,是形容皖山一年四季景色如画,生机勃勃。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皖山上的景致像永远也看不完的春天。“中有仙士”三句,描绘的是这位隐士的生活情趣。他身穿幅巾,放声大笑,好像驾着白云飞向天空。这两句诗既写了这位隐士的外貌,又写了他的神态,形象逼真。“朅来帝所”四句,写这位隐士被皇帝召见的情景。“朅来”,是突然而来的意思;“帝所”,即皇帝的住所;“暂戾止”,是暂时停留下来。“亹亹清言偿所喜”,“亹亹”,勤勉的样子,意思是说,这位隐士勤奋不懈地谈论正直的言论,来满足皇帝的心意。
末二句写这位隐士的内心感受。“内惭已老不受教”,是说他内心感到惭愧,自己年岁已高,不能受教于皇帝;“犹幸一奉圯桥履”,意思是幸好还能得到一次进见的机会,得到了皇帝赐给他的鞋。“一奉”,是曾经得到一次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对这位隐士外貌、生活、性格以及被召见的情景的描写,展现了这位隐士的高洁品质。同时,通过对他的内心感受的描述,使这位隐士的形象更为丰满,更富有个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