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一何乐,佳处先徜徉。
每扣隐逸士,屡过清静坊。
地僻干戈远,年丰禾稻香。
访我亦何所,南涧与东冈。

【注释】

①得闲:指闲暇无事。②何乐:何等快乐。③佳处:美景所在。④徜徉:悠闲自在地漫步。⑤隐逸士:隐居不仕的人。⑥清静坊:幽静清雅的街道。⑦干戈:兵器。⑧年丰:年成丰富。⑨南涧:南方的山沟。⑩东冈:东方的山冈。

【译文】

得到休息是多么的快乐,在美景的地方先徜徉。

每敲叩隐居不仕者的家门,屡次经过幽静的街巷。

地方偏僻远离战乱,年景富足禾稻飘香。

来访我为何事?是去南边的山沟与东边的山冈。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作者任国子祭酒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为官多年后,于此时退而归田,于是写下了这首《山居杂诗》。

首二句写自己退居山乡之乐。“得闲”二字,点出主题,表明自己从繁忙的官场生活中解脱出来,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宁静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得闲”之后,诗人便开始“徜徉”(悠然自得地漫步),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佳处”指的是山水田园中景色最美之处。

三、四句写诗人访友的过程。“每扣”,说明诗人常常拜访隐者,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这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习惯;“屡过”则说明这种拜访是很频繁的。“清静坊”、“干戈远”,都是诗人所到之地。所谓“清静坊”,就是安静而幽雅的街道。而“干戈远”,则暗示此地僻远,兵荒马乱已远去。

五、六两句,进一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地僻”即指友人住处僻静;“干戈远”则是说战事已经平定。“干戈远”既写出战争结束的时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写诗人访友的目的地。“亦何所”是说为什么来这儿,诗人并没有直说,而是用了反诘的语气。“南涧”指山间水流清澈的涧水,是山居中常见的景观,诗人在这里泛指山中各处美丽的风景。“东冈”是指山中的小土山,也是山居中常见的景物。这里诗人把朋友比作山中隐居不仕的高人,邀请诗人去探访他们。“亦何所”既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此诗以轻松的笔调抒发退居山野后的惬意之情,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优美,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