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史列裔,清映霞举。
环堵所礼,土木所与。
起死济民,浑迹尘土。
好生广德,密佑人主。
三千功就,易迁行著。
东恩及孙,西色仍叙。
仙不言寿,道不言古。
愿祝罗浮,五云同侣。
【解析】
这是一首颂诗。作者借对李次仲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社稷的忠心耿耿和希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全诗押平声(上声的十三阮韵)字,四句一韵,共八句,每句7个字,每句五言一句,两句一组;第一、二句是一组,第三、四句是一组,最后两联各是一组。此诗在结构方面,采用了前两联起兴,后两联转合的手法,首句“柱史列裔”点明题旨,即对李氏家族的称誉,然后以四句写李氏家族的功德,接着写其为国为民的功绩,最后又回到对李氏家族的颂美。此诗在内容方面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先从“柱史”“起死济民”等词语来赞美李氏家族的功德。“柱史”指的是柱下史官,这里借指李次仲。“柱下史官”是古代掌管典籍的官员。《汉书·艺文志》载: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2年),置典校秘书,掌图籍秘书之官属,隶少府。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更名为太史令,隶属太常,秩六百石,掌修国史,兼主天时、图籍之事;武帝以后,典校秘书成为专官。“柱下”一词,本意指柱子下面,此处用来借代柱下史官。“清映霞举”,形容李氏家族像清丽的霞光一样高洁。“环堵所礼”,指李氏家族受到周围人们的敬仰。“土木所与”意为他们用土和木建造的房屋得到了人们的爱护和尊重。“起死济民”,是指他们能拯救人们的生命,使人民脱离苦海。“浑迹尘土”,意谓他们的行为如同泥土一样朴实无华,不张扬。“好生广德”,指他们喜欢生育万物,具有广大仁德之心。“密佑人主”,是指他们默默地保佑君主。“三千功就”,意为他们的功德已经取得,达到了三千件。“易迁行著”,意为他们的行为被后人传诵。“东恩及孙”,意思是他们的恩泽惠及子孙。“西色仍叙”,意思是他们的美德仍然流传至今。“仙不言寿”,意为神仙不会因为寿命长短而改变本性;“道不言古”,意味着道德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改变。“愿祝罗浮”,意为希望为它祈求福运。“五云同侣”,意思是希望与它成为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颂诗,作者借对李次仲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社稷的忠心耿耿和希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全诗押平声(上声的十三阮韵)字,四句一韵,共八句,每句5个字,每句五言一句,两句一组;第一、二句是一组,第三、四句一组,最后一联各是一组。此诗在结构方面,采用了前两联起兴,后两联转合的手法,首句“柱史列裔”,“柱下”一词,本意指柱子下面,此处用来借代柱下史官,“清映霞举”,形容李氏家族像清丽的霞光一样高洁。“环堵所礼”,“环堵”指四周墙壁,“环堵所礼”意为他们受到周围人们的敬仰。“起死济民”,“起死”指救治死亡的人,“济民”指救助百姓,“起死济民”意为他们能拯救人们的生命,使人民脱离苦海。“浑迹尘土”,“浑迹”指混迹尘世,“浑迹尘土”意谓他们的行为如同尘土一样朴实无华,不张扬。“好生广德”,“好生”指喜好生育,“广德”指广泛的仁德之心,“好生广德”意为他们喜欢生育万物,具有广大仁德之心。“密佑人主”,“密佑”指默默的保佑,“人主”指君主,“密佑人主”意为他们默默地保佑君主。“三千功就”,“三千”指三千件大事,“功就”指功成名就,“三千功就”意为他们的功德已经取得,达到了三千件。“易迁行著”,“易迁”意为容易传播,“行”通“行”,指行为,“易迁行著”意为他们的行为被后人传诵。“东恩及孙”,“东恩”指东面的恩惠,“及孙”指延续到孙子辈,“东恩及孙”意味着他们的恩泽惠及子孙。“西色仍叙”,“西色”指西边的颜色,“仍叙”意为继续流传。“仙不言寿”,“仙”指仙人,“不言寿”指不说长寿,“仙不言寿”意为神仙不会因为寿命长短而改变本性;“道不言古”,意味着道德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改变。“愿祝罗浮”,“祝”是祈祷的意思,“罗浮”指罗浮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愿祝罗浮”,意为希望为它祈求福运。“五云同侣”,“五云”指五色的彩云,这里比喻祥瑞之物,“同侣”表示相伴,“五云同侣”意为希望与它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