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竹漏天风,张弦拟峄桐。
佳名从此得,妙响未曾穷。
夜静危台上,人闲皎月中。
依依听不足,秋露满兰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其原文为:
风瑟联句
窍竹漏天风,张弦拟峄桐。
佳名从此得,妙响未曾穷。
夜静危台上,人闲皎月中。
依依听不足,秋露满兰丛。
注释与赏析:
第1-2行
- 窍竹:指通过竹子的孔洞吹出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风从竹中穿透而出的景象。
- 漏天风:形容风吹过竹林时,竹叶沙沙作响,好似风通过细小的孔洞漏下,声音悠扬。
- 张弦拟峄桐:比喻以琴瑟等乐器模仿自然之声。这里指用琴瑟来模拟风声。
- 佳名从此得:意味着这美妙的声音是从竹林中得到的,如同找到了一个名字一样珍贵。
第3-4行
- 妙响:形容音乐或声音非常美妙。
- 未曾穷:表示这种美妙的声音没有尽头,无穷无尽。
第5-6行
- 危台:高大而陡峭的平台,常用来比喻高处或险境。
- 皎月中:月光明亮,清澈透明,常被用来象征纯净或高洁。
- 依依:形容依恋不舍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留恋。
第7-8行
- 听不足:意思是听不够,表达出对音乐或声音的深深喜爱和渴望。
- 秋露:秋天露水重,常用来比喻清新、纯净。
第9-10行
- 兰丛:通常是指兰花丛生的地方,兰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高洁、清雅。这里可能暗指音乐或声音给人带来的清新、纯洁之感。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中风声的描绘,以及与之相伴的音乐(琴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美好意境。诗中的“风瑟联句”既是对风声的一种描述,也是诗人心境的一种体现。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诗人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与人的内心的宁静相联系,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