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二三骑,争驰孤戍旁。
逐麋逢野寺,息马据胡床。
鹰想支公好,人思灞上狂。
归来何薄暮,烟火照溪光。
【解析】
- “腊日”句:腊日,即冬至后的第一个阳历月圆之日,古人以“腊”为岁末之意。出猎,打猎。因游梅山兰若。梅山在今湖南,兰若指佛寺。
- “我与二三骑”句:二三,指作者的同伴。
- “逐麋”句:追逐麋鹿而逢野寺,即在山林里打猎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寺庙。
- “息马”句:歇下坐骑坐在胡床之上,胡床是一种轻便的小坐具。
- “鹰想支公”句:鹰想要像支公那样放飞自己,人思念着灞上少年狂纵不羁的性格。支公,东晋僧人慧远,曾隐居庐山,自号东林寺主。支遁(314—366),字道林,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南)人,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学者。
- “归来何薄暮”句:傍晚归来,炊烟袅袅,映照着溪水波光。薄暮,天色将晚之时。
【答案】
译文:
腊日出猎,我们几个朋友骑马出外打围,追逐麋鹿而遇到野寺;休息下来时,坐在胡床上。想到那高超的射箭本领,不禁羡慕支公;想到那位豪放不羁、放荡不羁的友人,又想起灞上少年的豪放。天黑了才回家,炊烟袅袅升起,溪边泛着淡淡的波光。
赏析:
此诗写腊日狩猎之乐。首二句说腊日狩猎,三、四句写打猎中偶遇野寺,五、六句写打猎之后在寺院休息,七句写打猎时的豪情壮志。尾联写归家所见之景。诗人以旷达的胸怀面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种种变化,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