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口流血,辛勤非一朝。
莠荼时补紩,风雨畏漂摇。
所托树枝弱,而嗟巢室翘。
周公诚自感,聊复赋鸱鸮。
【注释】
巧妇:能干的妇女。口流血:比喻巧妇勤劳而辛苦。
莠(yǒu)荼(tú):指野草。时补紩(léi):时,有时。紩,编织。
风雨畏漂摇:风吹雨打,担心房屋会倒塌。
所托树枝弱:指鸟巢很脆弱。
嗟:叹息声。
周公:指西周初年政治家姬旦,即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佐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鸱鸮(chī xiāo):猛禽,俗称老雕。
【赏析】
《巧妇吟》是一首揭露和批判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诗。诗通过一个“巧妇”的生活片断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开头两句:“巧妇口流血,辛勤非一朝。”诗人以巧妇的口吻写,说明她是一个辛勤的妇人,她从早到晚都在忙碌着。这两句诗用“口流血”和“辛勤非一朝”两个形象化的说法,突出了巧妇的辛劳和不幸遭遇,同时也暗示出统治者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他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中间四句,写巧妇在风浪中艰难地营建巢室。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巧妇在狂风暴雨中挣扎的情景与她所建造的柔弱的巢室进行对比,突出了巢室的不牢固性,从而反映了劳动人民处境的艰难。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来强调巧妇的不幸遭遇,进一步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冷酷。
最后两句,巧妇感叹自己所托之树太弱,无法支撑自己的巢室,于是只好离开,另寻栖身之所。这里的结尾,既照应了开头“辛勤非一朝”,又使全诗戛然而止,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这首诗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巧妇生活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歌颂了他们勤劳、勇敢、坚毅的品质。同时,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明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