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脚收不尽,斜阳半古城。
独携幽客步,闲阅老农耕。
宝气无人发,阴虫入夜鸣。
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
夏日晚霁与崔子登周襄故城
雨脚收不尽,斜阳半古城。
独携幽客步,闲阅老农耕。
宝气无人发,阴虫入夜鸣。
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
注释:
- 夏日晚霁:夏天傍晚天气晴好,天空中的云层消散,阳光照耀大地。
- 崔子:指诗人的朋友或同伴。
- 登周襄故城:登上周襄古城墙。周襄可能是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旧的城墙遗址。
- 雨脚收不尽:雨水逐渐停歇,但仍然有残余的雨水。
- 斜阳半古城:夕阳斜照在古城上,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
- 独携幽客步:独自带着一位幽静的客人散步。
- 闲阅老农耕:闲暇之余观看老农耕作。
- 宝气无人发:没有人发现这股神秘的气息或宝物。
- 阴虫入夜鸣:夜晚里阴森的虫子开始鸣叫。
- 余非避喧者:我不是因为喧闹而避开这里的人。
- 坐爱远风清:我喜欢这里的清新空气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夏日黄昏时分与友人登高望远,欣赏美景和体验自然之美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独自一人,带着一位幽静的客人,沿着古老的城墙漫步,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
诗的前两句“雨脚收不尽,斜阳半古城”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景象,夕阳斜照在古城上,留下了斑驳的光影。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了一般。
接下来两句“独携幽客步,闲阅老农耕”,诗人独自带着那位幽静的客人漫步在古城墙上,观察着老农的耕作。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
最后两句“宝气无人发,阴虫入夜鸣”则引入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诗人提到没有人发现这股神秘的气息或宝物,而夜晚里阴森的虫子开始鸣叫。这种描述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引人入胜的魅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黄昏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传达了对宁静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之情。